18px
seach....

CWNTP 新書: 商周新書: 《浮動城市》伊東豊雄說:菊竹先生的早期作品,至今來看,依舊走在時代尖端,而且越發光采。



【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商周新書: 《浮動城市》伊東豊雄說:菊竹先生的早期作品,至今來看,依舊走在時代尖端,而且越發光采。


而今,他的建築在四十年後依舊是年輕建築家的參考範本。
浮動城市
the trip to kiyonori kikutake
日本當代建築的啟蒙導師︱ 菊竹清訓的代謝建築時代

建築師原廣司曾評價年輕時的菊竹:他將設計出超越美麗的建築,也將挑戰讓人毛骨悚然的建築。
建築師內藤廣則說:遠古的記憶與超近代,就是菊竹先生的創作之所以震憾我們心靈的要素。


〔開啟一代建築家新的一頁•1958 Sky House〕
正方形住宅的先驅
由四根立柱撐起浮在半空中的樓板,四周是猶如陽台的迴廊,以外側為木製擋雨板,內側裝上玻璃窗的方式,雙重防護室內空間。上方是貝殼形混凝土天花板,下方是一整片沒有梁柱的正方形空間(7.2×7.2m)。
菊竹三十歲那年打造出自宅「Sky House」。參考完工當時的雜誌報導,屋內擺置著餐桌、床等家具,顯然已經入住。
這棟住宅也是落實日後菊竹構思的「代謝派」(能夠新陳代謝的建築與都市)一個具體之作,也就是將廚房、浴室、洗手間等用得到水的設備予以單元化,形成移動式巨型家具,當這些單元老舊時,可隨時更新替換。菊竹將這些可隨時更換的單元,稱為「move-net」,也是他與居家設備廠商共同開發的產品。
「move-net」的概念不僅用於設備。夫妻有了小孩之後,也可以將孩童房打造成「move-net」,掛在主樓層下方(參考195頁)。除了與水有關的「move-net」更換過幾次之外,孩童房也增設過兩個。隨著歲月流逝,撤掉孩童房,改以埋進去的方式,增建在主屋下方的庭院。菊竹的自宅具體實現他所主張的代謝派理念。
40 年後依舊是年輕建築師的參考範本
這棟住宅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採取正方形平面設計,而且是沒有方位,也沒有內外之分的完整空間。
參考1950 年代建築師設計的住宅平面圖,可窺知當時的主流設計是朝東西向伸展的長方形。比「Sky House」更早以正方形平面設計聞名的是,增澤洵以「最低限度住居」為題設計的自宅(1952 年)。這棟正方形住宅標榜以最少的建材,打造必要的樓板面積。但由於面向南側的空間是採兩層樓高的挑高設計,所以
室內還是有考慮到方位問題。既然是正方形空間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不是嗎?
1960 年代,像是篠原一男設計的紙傘之家(1962 年),以及磯崎新的中山邸(1964 年)等,都是設計者刻意以正方形展現設計理念的住宅。1958 年完工的「Sky House」顯然領先一步。
進入1970 年代,毛綱毅曠的反住器(1972年),以及相田武文的涅槃之家(1972 年),都是採取正方形平面設計的後現代風格住宅代表作。然而,比起正方形平面設計,這些作品更偏重立方體概念,看得出與「Sky House」在設計上有些許差異。
另一方面,1990 年代由SANAA(譯註:由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成立的建築事務所。)設計的S-house(1995 年),以及由Atelier Bow-Wow(譯註:由塚本由晴、貝島桃代等人成立的建築事務所。)設計的Ani House(1998年)等,似乎受到「Sky House」的影響,展現不拘泥方位的設計意圖。
即便過了四十年,菊竹的早期作品還是深深影響後代年輕建築師的創作。
抵抗都市的胡亂開發
「Sky House」建於東京都文京區音羽。原本從建於斜坡的住家三樓,可以遠眺西側的廣闊美景。完工後,還能清楚看到幾年後,由丹下健三設計的東京聖瑪利亞大教堂。菊竹最喜歡工作時,看著射入屋內的夕陽。
1960 年代即將結束時,因為首都高速高架公路開通,再也眺望不到廣闊美景,還伴隨著惱人的噪音問題,加上附近土地用途變更,西側蓋起高樓大廈。菊竹受訪時,曾抱怨:「現在擋雨板一整天都必須緊閉。」(摘自《代謝派建築的軌跡》INAX 出版),對於都市的胡亂開發,十分不滿。
目前這房間主要用來招待客人。拜這次採訪之賜,我們參觀了屋內。以往開放的西側目前拉門緊閉,暫不開放。相反的,當初完工時半開放的東側,也就是設置「move-net」的浴室與洗手間,目前全面開放。看來開放的方位似乎根據周遭環境變化來決定。
這也正是「Sky House」採正方形平面設計的理由之一吧。面對都市的胡亂開發,這棟住宅依舊持續對抗。
〔作者簡介〕
文=磯 達雄
1963年生,埼玉縣人。1988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1988∼1999年,任職於《日經ARCHITECTURE》,2000年自立門戶,2002年創設編輯事務所•Flick Studio,並擔任桑澤研究所以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兼任講師。著作有《634(武藏野)之魂 The Parts of TOKYO SKYTREE》、合著《高山建築學校傳說》、《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後現代建築巡禮》、《我們夢想中的未來城市》等。

插圖=宮澤 洋
1967年生,東京都人,但在千葉縣長大。199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學科,畢業後進入日經BP社。明明唸的是文組,卻被分配到《日經ARCHITECTURE》編輯部,從此與建築結下情緣。2005年1月~2008年3月負責《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的連載,2008年9月~2011年7月的《建築巡禮後現代篇》,2011年9月開始連載《建築巡禮╱古建築篇》。
〔目錄〕
Sky House﹝1958﹞ 出雲大舍廳舍﹝1963﹞ 館林市廳舍﹝1963﹞
東光園﹝1964﹞ 都城市民會館﹝1966﹞ 佐渡大飯店﹝1967﹞
岩手縣立圖書館﹝1967﹞ 島根縣立圖書館﹝1968﹞ 荻市民館﹝1968﹞
久留米市民會館﹝1969﹞ 芹澤文學館﹝1970﹞ 京都信用金庫﹝1971~﹞
火之山公園山頂展望設施•和布刈停車場•壇之浦停車場﹝均為1973﹞
黑石Holp兒童館﹝1975﹞Aquapolis﹝1975﹞ 西武大津購物中心﹝1976﹞
田部美術館﹝1979﹞ 銀座劇場大樓﹝1987﹞ 川崎市市民美術館﹝1988﹞
東名高速道路海老名服務區﹝1991﹞ 江戶東京博物館﹝1992﹞ 
大分縣海洋文化中心﹝1992﹞ 島根縣立美術館﹝1998﹞ 
九州國立博物館﹝2004﹞ 日本國際博覽會(愛•地球博覽會)Global Loop
﹝2005﹞──深入報導這25件重要的作品
長女 菊竹雪的訪談,並收錄詳細的作品年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