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不丹前總理:人民要的只是快樂!
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 首度登台演講
爆滿人潮湧入新生南路的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演講廳,包括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前環境保護署署長沈世宏、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許銘能、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台灣不丹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黃紫婕等貴賓,都特地前往聆聽由《遠見雜誌》主辦的不丹第一任民選總理吉美.廷禮(Jigmi Y. Thinley)首度登台演講。
首先上台致詞的是《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他觀察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各國無不極力發展經濟,如今台灣已成為國民所得超過兩萬美元、實質購買力破四萬美元的高度發展國家。可是,當全球推崇以GDP(國民生產毛額)為指標的開發路線時,不丹卻早在1970年代提出「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 Happiness,簡稱GNH)的另一條道路,提醒人類勿把經濟視為最終目標,反而該回歸追求幸福、以人為本的施政路線。「小國不需要跟人家比大、比規模,應該比的是願景!」他讚譽不丹的GNH主張,是最佳的國家「軟實力」示範。
提前40年反思,推動幸福執政學
緊接著上台的是穿著深色傳統國服的吉美.廷禮,他是不丹2008年啟動民主選舉後的第一任民選總理,甫於去年中卸任,首次訪台的他以「幸福驅動下的不丹發展經驗」為題,向台灣民眾分享不丹的幸福追求經驗。
他解釋,1961年才對外開放的不丹,是個位於世界最高峰喜瑪拉雅山腳下、夾在中國跟印度兩大強權之間的小國,人口不過70餘萬。開放初期,不丹也曾走向經濟發展這條路。但經過10年,年輕的第四世國王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上任後,開始對此反思。
不丹國王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奔走全國各地,重新尋找國家的未來願景,他親自下鄉跟人民訪視、交談、問大家想要的是什麼,發現人們要的都是「快樂」,隨後便提出GNH 的發展理論與衡量系統。這段期間,吉美.廷禮都親自參與、見證。吉美.廷禮謙遜地說,「不丹還不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只是我們的人民相信這個理論,追求的時間比別人久一點而已。」
1998年,不丹受邀在首爾舉辦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亞太千禧高峰會」發表演說,首度對外分享不丹的幸福執政理念,當時上台代表發言的就是吉美.廷禮。他觀察,剛開始各國聽到不丹的作法都很驚訝,竟然有一個貧窮國家會走反潮流的路線,「但幾年過後,愈來愈多人開始覺得,不丹模式是一個應該思考的想法,尤其在新的21世紀。」於是慢慢的,不丹的「快樂之國」形象愈來愈明確,成為該國最明顯的品牌特色。
幸福的秘訣,注重「平衡」的發展
角色如同「不丹幸福學」傳教士的吉美.廷禮,在國際上分享不丹經驗,經常被問道如何推動幸福政策、如何衡量人民的幸福感等問題。他以GNH的量測系統回答,不丹的作法並沒有特別不同,只是更注重除了經濟數據及物質產出以外的指標,如人民的心靈感受、生活平衡、文化保存、環境負荷等面向,都被納入GNH的研究標的。
吉美.廷禮提醒,「如果國家的發展只用一個GDP指標來看,很容易淪為滿足個人慾望,不斷地消耗資源,這樣不僅自然環境無法負荷,更會慢慢忽視人性的價值。」不丹的GNH包含四大面向:均衡分配且能永續發展的經濟、傳統文化的保存、自然環境的保育、以及良好的政府治理,注重更均衡的發展。
外界常以為,不丹是拒絕現代化的「窮開心」國家,但吉美.廷禮特別強調,不丹並未荒廢經濟開發。但身為夾在中印兩大強權間的小國、又位於世界最高峰之下,不丹自古自懂得敬畏大自然,而且了解必須保護自己的文化及識別性,「當你看到人民的笑臉,就會知道在經濟、物質、科技、教育等種種指標之外,還有很多難量測的東西。」
精采的專題演講結束後,主辦單位邀請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及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兩人,一起上台和吉美.廷禮座談分享。
社會整體進步,比官員幸福感重要
邱淑媞認為,台灣歷經經濟成長與壽命延長的高峰之後,人民也開始反思幸福的意義。去年衛生福利部正式成立後,未來施政也將關注人民的心理健康層面。他覺得追求幸福需要整個社會一起行動、參與,大家都要一起學習「幸福學」。
即將參選地方首長的她也發覺,為達成長期國家願景的政策,有時跟部分人民的主觀感受並不一致。比方推廣戒菸或提高菸捐,是為降低國人抽菸率與相關疾病,卻容易使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不高興。「但政治人物的個人幸福不重要,能讓整個社會贏才重要!」邱淑媞如此說道。
成立33年來囊括許多獎項的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也指出,企業是驅動國民幸福的一大關鍵,因為現代人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跟同事相處的時間比跟家人還多。對此,信義房屋不但由董事長兼任「倫理長」,強化五大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也刻意用沒有經驗的新鮮人當業務員,並提供業界最高的保障薪資,讓員工認同「先義後利」的企業文化,對公司具有榮譽感。
他認為企業要推動幸福,必須回到以人為本的管理概念。信義房屋每年讓員工自己訂定年度計劃書,範圍包含家庭生活、個人職能、組織目標。推動了種種作法後,信義反而在房地產景氣低迷的時候,營收及獲利表現扶搖直上。「我們讓人家了解,正派經營也能賺錢,這就是最好的示範。」
只剩「小確幸」的台灣,該學不丹追求長期幸福
近來台灣社會氣氛低迷,人民被悶經濟與動盪的政治紛亂壓得喘不過氣,整個社會只能從日常的「小確幸」獲得些許滿足。「國家的長期幸福在哪裡?」成為國人共同的疑問與感嘆。
從《遠見雜誌》於2012年首創國內媒體之先進行國人幸福感調查發現,在今年第一季民眾對自我的主觀幸福感評價(6.44分),依舊高於對社會整體(4.61分)的幸福感,顯示媒體形塑的社會氛圍印象,與民眾自評幸福存有不小落差。
如今經濟發展與民主政治都走到了十字路口的台灣,應該好好借鏡不丹領先全球40年的幸福發展理念。會後不少人向吉美.廷禮問道:「可否給紛擾的台灣一些建議?」他先是讚揚台灣在經濟發展方面的高度成就,之後也分享不丹開放後,同樣面臨不少問題,「這是每個開放社會都會遇到的挑戰,我相信台灣可以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