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推出《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1月22、23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出。東方武俠加上西方歌劇,不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在獲得金庸先生親筆授權之下,台北愛樂歌劇坊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帶來《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擺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大陣仗;不論你是金庸迷還是歌劇愛好者,將可以一次欣賞到兩大藝術的結合。
當西方歌劇碰上東方武俠,聲樂歌手化身金庸筆下的小說人物
當西方歌劇碰上東方武俠,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膏藥?舞台上,聲樂歌手不僅要有「聲」段,還要有身段,要能化身金庸筆下的小說人物,光有花腔清亮、聲如洪鐘,決不夠看,還得練會劈踢打鬥、飛簷走壁的招式才夠瞧。要詮釋金庸的武俠小說,「武術」必然是最重要的元素,對於音樂背景出身的聲樂歌手,必須從零開始;導演鄭智文說:「聲樂歌手光是練習走位,就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這次演出的排練有兩大重點「歌唱與身段」,歌劇演唱需要維持氣流的集中,而武術動作有可能影響到氣的運行,必須不斷的修正與克服,才能將兩者完整呈現,對於參與演出的歌手,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歌劇選粹與武功身段的完美融合
為了能更符合劇中六大派的各種武功,台北愛樂歌劇坊音樂總監邱君強,花了許多時間尋找能和劇中招式合拍的音樂,除了要考慮歌手的聲音特質之外,更要兼顧武功招式風格及小說人物性格;邱君強舉例:「武當派莫聲谷施展的「繞指柔劍」,則選用歌劇《拉克美》中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鐘之歌〉以演繹其劍法閃爍精妙;少林派的「龍爪手」,招式質樸但威力強大,則用剛強的威爾第《命運之力》歌劇中男主角最後決鬥前的二重唱來呈現;華山與崑崙兩派聯手的「正反兩儀刀劍法」則以四重唱的方式,感受招式上兩儀化四象、四象化八卦的無窮變化。」
創新歌劇結合多媒體藝術
邱君強表示,台北愛樂歌劇坊的理念,就是希望可以創作出「創新歌劇」,運用歌劇中豐富的素材,作更多的事情;在台灣的歌劇環境裡,大多不是以劇場方式運作,因此歌劇坊透過與劇場導演的合作,能夠有條理地展現出多方位的作品。有了音樂、武術還不夠,更與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合作,設計了多媒體搭景,希望能藉由科技藝術的快速換景,搭配緊湊的武打招式,更能展現出金庸小說的意境。鄭智文也表示希望能製作出雅俗共賞的作品,不管有沒有看過歌劇或金庸小說,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與感動。
用歌劇來詮釋金庸小說,是前所未見的大膽創舉,不同於傳統武俠戲劇的方式呈現,讓觀眾感受到渾厚嗓音,有如武林高手源源不絕的深厚內力直撲而來,精采絕倫的武打招式,有如置身驚心動魄的武林決戰…。敬請期待台北愛樂歌劇坊年度鉅作《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
《武俠歌劇.倚天屠龍記》將於1月22、23日(六、日)晚上七點半於國家音樂廳演出,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電主辦單位台北愛樂02-2773-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