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
荷蘭在台辦事處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舉辦交流座談,
提倡推廣動物福利與食品產業的未來,並且聚集臺荷雙方的專家,
分享推廣經濟動物的福利政策所遭受的挑戰和困境,
促進雙方的政策的產業交流。荷蘭在台辦事處農業處長葛菈樂(
Gelare Nader)透過視訊從首爾發言,表示荷蘭面積僅41,
000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七百萬,日照時間幾乎是臺灣的一半,
卻是全球農業出口產值第二大國,
每年出口價值六百五十億歐元的水果、蔬菜、肉品和乳品。
在2016年,荷蘭畜牧業的動物數量就達到一億隻,而荷蘭「
對動物有很強烈的情感」,甚至有聚焦動物福利的政黨;她也說,
荷蘭和臺灣一樣,都採取循環農業的政策,近年來也關心動物福利,
希望透過建立平台,促進業者和組織間的合作。荷蘭農業、
自然與食品品質部的動物福利國際部門資深政策顧問Léon Arnts 透過預錄演講,分享歐盟和荷蘭針對雞、豬、牛的各種政策,
包括逐步淘汰蛋雞的小型飼籠、懷孕母豬群養,
禁止小牛滿八週齡後獨居……等。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畜牧科學研究院的 Marc Bracke,則透過影片分享科學、社會論辯、
立法和生產之間的關聯,希望業者從透過各種經濟動物的行為模式,
來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滿意度。
荷蘭動物保護協會(De Dierenbescherming)、更好生活(Beter Leven)標章專案經理Marijke de Jong,同樣透過預錄影片,分享荷蘭如何以星級系統作標章,
讓消費者認識自己的選擇,同時從2007年照顧50萬隻動物,
2019年讓3,800萬隻動物活得更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則分享台灣經濟動物處境,
表示台灣「友善畜禽」生產政策雖然才剛起步,
但從2014年至今,已就「蛋雞」及「豬隻」
訂定友善飼養相關規範,鼓勵傳統蛋農、
豬農依此規範逐步改善飼養方式,提昇動物福利。
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溝通總監蘇小真,則分享法國家樂福把「
天天都要便宜」修正為「人人值得最好」,
而臺灣家樂福也在同年推動國際認證的非籠飼雞蛋在臺灣上架,
希望同時帶動臺灣產業升級。值得一提的是,荷蘭辦事處身體力行,
現場安排的麵包、布丁、蛋捲、沙其馬,
都使用非籠飼雞蛋和無添加鮮乳製作,
水果也是友善環境農作的石虎香蕉跟石虎芭樂,呼應主題,
希望消費者能多多支持,關注並提昇經濟動物福利。 (NFG,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