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px
seach....

CWNTP 迪化207物館「食涼—夏天的滋味」特展 體驗古早"吃冰"樂趣


【CWNTP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在台灣何時開始吃冰呢?從日治時期說起,第一台製冰機進口到大稻埕後,其他製冰廠陸續誕生,開啟台灣吃冰的風氣。除了吃冰,電扇也是日治時期的產物,更是早年計算電費的方式之一,由電力公司統一裝設。「迪化207博物館」,自7月18日至12月15日,推出「食涼—夏天的滋味」特展,展出冰店老工具、百年來台灣出產的原料所製成的冰品以及各式降溫的食品。除此之外網羅台灣50間古早味食涼老店,讓這次展覽精彩可期。迪化207博物創辦人陳國慈表示:迪化207博物館以介紹台灣傳統文化為理念,因此每次規劃展覽時,都盡量搭配季節,希望能帶給社會大眾有更深一層的感受,這次「食涼—夏天的滋味」特展,就是一個這樣的展覽,相信大家在越來越熱的日子裡看這個展覽更有體會。我在1966年第一次進到冰店吃冰,店內繽紛的冰品配料,加上轉動中的微風電扇,瞬間暑氣全消的清涼感受。廣東人喝涼茶不吃冰,但涼茶不好喝又苦苦的,吃冰是台灣獨有的習慣與流行文化,在咖啡店盛行之前,也是家人朋友聚會的流行活動,也期待透過這個展覽能夠喚起大家對於台灣生活文化的發展有更多認識,甚至日後到冰店對於配料,食材能有更多的瞭解,透過這個展覽帶大家回到沒有冷氣的時代。
特展顧問文史專家莊永明表示:小時家裡開的莊協發商店夏天也會兼賣冰品,在亭仔腳下吃著清冰搭配愛玉、仙草等,真是人生一大享受。迪化207博物館這個特展可以帶給大家很多的回憶;早年「冷氣開放」是非常吸引人的招攬文字,又有電影院宣傳寫上「電扇密布」、用冰塊加上電扇吹冷風等等的鄉土故事,把大家逐漸淡忘的食涼生活文化重現眼前,實在令人感動。莊老師也不忘提醒大家常用「一個口、一個甲」來代表台語的吃這個字,其實是不對的,也代表大家對台語的不夠了解。「呷」這個字在中文有自己的意義,並不能代表吃東西,因此在和迪化207博物館工作同仁討論展覽時我就建議一定要用「食」這個單字。本次的展覽共分為八個展區分別為:台灣夏天有到底多熱、沒有冷氣的日子怎麼過、來喝涼茶及涼水、家裡夏日冰箱、台灣冰品總類、冰的配料、古早味食涼老店以及迪化街食涼地圖,展覽介紹時間軸從1897年到今日,跨越百年的台灣食涼歷史,此外在展場中更有難得一見的1940年代古早味賣冰攤車以及豆花攤子,另有盛行於1950年代卻已消失的台灣在地廠牌汽水,如双富、双喜、七星、七美、榮冠、仙露、仙桃、白梅、白菊、泉興、三和等,除此之外還有難得一見的近百年搖搖冰木桶,透過展示與實品讓大家瞭解台灣百年來的食涼文化。( NFG, www.NeoFashionGo.com )

 (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