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px
seach....
11月 14, 2017

CWNTP 財經: 2017 數位金融力調查發布 行動裝置成為數金主流 數位移民創造四高商機



【CWNTP 應瑋漢 cwnkent88@gmail.com】立法院剛初審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草案,台灣將建立數位金融的「監理沙盒」機制,國內提供數位金融服務的業者,早已磨刀霍霍地準備迎接這塊趨勢的大餅。本調查三大指標中,「數位理財力」的成長最為顯著,主要是因為受訪者「透過數位工具(電腦、筆電、手機)使用金融服務的頻率」整體比去年成長了11.4%。其中,高頻使用的人變多了,像是「每天都會使用」的人,去年僅佔16.4%,今年則躍升為23.2%,成長逾4成;27.9%的人「每週使用2-6次」,也比去年23.3%還要高出近2成。(表3)
在使用金融服務的通路方面,也出現由手機取代的明顯變化。像是轉帳,去年使用率排名第一的通路為ATM,今年則滑落到第三名,由手機APP取代;消費支付去年的通路使用順序依次為電腦、ATM與手機APP,今年也大逆轉為手機APP、電腦跟臨櫃。另外,包括外匯交易、貸款申請、帳務查詢與即時資訊等使用通路都重新洗牌,主因也都是手機APP的使用頻率增加所致。
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觀察,這一年來,金融業者不斷在數位銀行、數位APP與行動支付上下功夫,包括持續宣傳線上開戶功能、純網銀帳戶提供優惠利率,或建立線上貸款機制、行動外匯兌換等,都讓金融服務使用更便利,也推動消費者從實體通路往虛擬通路靠攏。若進一步從世代角度分析會發現,X世代比千禧世代更常使用數位工具來理財。X世代每週使用2次以上數位金融服務者達57.5%,勝過千禧世代的6.4個百分點。從「財富落差」的觀點,不難窺見世代差異的主因。在2016年度可理財金額上,X世代有23.1萬元,是千禧世代13萬元的177%。在數位理財的平台中,過去半年,X世代有58.4%的人透過手機、電腦來處理股票的買賣,千禧世代僅43.6%;基金方面,X世代也有56.6%的受調者以數位方式進行投資,千禧世代卻僅有33.1%。(表4、表5)
有趣的是,2017年是台灣數位支付的關鍵年,繼Apple Pay進軍台灣之後,Samsung Pay和Android Pay也搶著分食台灣電子錢包的大餅。但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數位消費力的部分卻比去年微幅下降1.9分,僅有26.2分。總分下滑的原因,可從細項觀察出端倪。今年「飲食」的數位消費比例由去年的55%增加至65%,打敗大眾最習慣的「交通」費用支付,成為民眾最常使用的數位消費服務項目。反觀衣著、教育和娛樂則減少5-13個百分點。此結果一方面可反映出台灣整體經濟環境停滯,消費力道減縮,也減少了民生消費品和奢侈品的支出;另一方面,行動支付業者搶攻餐廳、超商、量販等小額消費商家,也與帶動飲食的數位消費使用頻率有關。
從世代差異來看,X世代的平均收入高於千禧世代1.49倍,但在民生消費品上的花費,卻僅有千禧世代的1.25倍左右,藉此可推測,X世代將多數的收入轉移到財務投資或是高單價的不動產及養兒孝親等家庭花費上。此外,這次也同步進行「2017台灣行動金融樣貌大調查」,在過去半年,有81.9%的受訪者使用過銀行APP來處理金融需求;最常被使用的五大功能為帳務查詢(61.9%)、轉帳(48%)、信用卡申請、查帳(40.6%)、消費支付(34.9%)與點數優惠查詢(30.7%)。若以世代來區分,X世代更熱衷擁抱數位投資理財,在點數優惠查詢、投資理財與取得金融資訊等需求,明顯高過千禧世代;千禧世代則是在信用卡申請、查帳、消費支付與外匯交易上,比X世代更積極。
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分析,查帳、轉帳等生活帳務功能符合手機能隨時隨地使用的特性,很容易被千禧世代高度熟用,背後顯示的是這個族群迫切希望透過掌握現金流向,來進行財務管理。當八成的人已把手機當成簡易分行伙伴時,尚有2成未下載、未使用銀行APP的人,到底在擔心什麼?超過一半的人將「擔心資安風險問題」(54.9%)與「手機介面小,閱讀不易」(50%)列為主因;而每四人中也有一人認為「需要另外開通、程序繁瑣」(24.5%),因此打退堂鼓。另外,現在雖然已經是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仍有約13.7%的人表示,「不知有此APP」,換算整體受訪者比例,約仍有2.3%的人,不知道可以透過手機上的APP來幫自己處理銀行帳務事宜。
在這次調查中,也特別針對六大功能,進行「不使用原因」調查。若扣除「擔心資安風險問題」、「手機介面小,閱讀不易」與「無需求」等三大原因後會發現,除了AI智能理財認知度普遍不足(不知有此功能佔14.3%)與投資理財偏好人員協作試算(11.2%)外,最令消費者卡關的關鍵因素都在於「需要另外開通、程序繁瑣」。
( CWNTP 華人世界時報 www.cwntp.net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