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教養的根本,是讓孩子天賦自由!
吳季衡、吳季剛兄弟獻上手繪親子圖,感謝媽媽
讓他們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能勇敢表達自己,走自己的路
我不是教育學者,也非教養專家,只是一位平凡的媽媽
如果說三十年來的教養歷程累積些許收穫,
那莫過於孩子為我上的人生課。
回頭檢視,如果我真的做對什麼,
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是,
我學會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
──陳美雲 (吳季剛母親)
台灣之光吳季剛特地返台參加媽媽陳美雲的新書發表會。陳美雲穿上吳季剛設計的Miss Wu套裝,回首一路教養兩個兒子(季衡與季剛)的歷程,她說:「我不是完美媽媽,面對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也是經過碰撞、摸索、調整和學習而來,教養是互動的雙人舞,孩子也是父母的好老師。」
對比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型母親,陳美雲教養孩子的重點則是「適情適性,在快樂中學習」。她曾經因為觀察到孩子在學琴測驗時總是拉肚子,而私下請求那位優秀嚴格的剛琴老師,稍微放水,她告訴老師,她只希望孩子能懂得欣賞音樂,而不是要他們成為音樂家。
吳媽媽回憶起吳季剛自森林幼稚園進入體制內的小學後,也曾出現無法適應的難題。這對陳美雲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每每參加兩兄弟的學校家長會,她都得在兩種心情裡轉換、調適。老大Kevin(季衡)在校成績優異,參加他的家長會,聽到的都是讚美。若是參加老二Jason(季剛)的家長會,導師常反應他在課堂上無法專注,要家長多注意,並且加強他的功課。
當時Jason(季剛)對制式、單調的學習不感興趣,寫字常是少一撇,甚至會左右顛倒。還有另一個煩腦是,他靜不下來,整天精力充沛。
儘管如此,陳美雲仍發現,只要讓吳季剛畫畫,他就能靜下來;帶著當時僅五、六歲的他去看中山北路的婚紗店,他也能非常專注的觀察,回家後立刻畫下來。陳美雲說,她常在想,若二十多年前就出現「過動兒」這個名詞,吳季剛很有可能會被貼上標籤。「我只能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把孩子的精力充沛當成一種病,否則就不會有『華人之光Jason Wu』了。」
她相信父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就是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發現自己、接納自己,並讓天賦發光。
長子季衡與次子季剛特別獻上「手繪母子圖」與新書,感謝媽媽一路支持、信任與陪伴。吳季衡說:「擁有開明的父母,讓我們做自己,是我的幸福。」吳季剛則說:「母親是他的支持力量,也是他靈感的來源,如果沒有媽媽,他不可能達到今日的成就。」吳季剛的父親也來到現場,為出版新書的夫人加油,向來情感緊密的一家人,也讓我們見識到家和萬事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