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台灣專業劇團攻陸 朝「東方百老匯」邁進
兩岸三地破百場紀錄 年度超過10萬人次欣賞演出
果陀劇場2014推出《淡水小鎮─25周年紀念版》
繼張雨生、蔡琴、陶大偉 曹啟泰全新詮釋
一月首赴北京登台國家大劇院
台灣最重要舞台劇團之一的果陀劇場,2013年恰逢創團以來第25周年,以台灣專業劇團來說,去年度(2013年)突破兩岸三地各齣劇目百場演出紀錄,無論是創作與營運層面,著實難能可貴,2012年8月以經典劇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首次到訪北京、搬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自此開啟了果陀劇場與北京觀眾的不解之緣,博得了觀眾交口稱讚和優異的票房成績。之後再以齣齣好戲《搶錢的世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步步驚笑》攻陸,是為一年度中精彩的里程碑,亦是朝往「東方百老匯」不斷邁進的證明。
25周年特別紀念版《淡水小鎮》 2014首赴北京登台國家大劇院
而繼《搶錢的世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步步驚笑》以台灣製作相繼攻陸,果陀經典劇作《淡水小鎮》第七版的演出,將首度突破以往在台首演的先例,此次特於北京首演,於2014年1月8-10日由劇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華人名導梁志民,攜知名主持人曹啟泰與實力演員蔡燦得、李沛旭赴京登臺國家大劇院、連袂演出。
據悉,將於明年初開演的第七版《淡水小鎮》是為25周年紀念版,發生在五十年代的臺灣小鎮「淡水」將再度譜出一段優美、動人的故事。《淡水小鎮》改編自劇作家懷爾德的《小鎮》,從1989年推出以來,受到眾多臺灣觀眾的喜愛,由果陀劇場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梁志民親自執導,講述一對青年男女自成長、戀愛、別離的感人故事。兩個小時演出了三十年的光陰,真實呈現出台灣人的成長經歷,果陀劇場表示,這齣戲蘊含無限的正能量,強調人們對於生命都應有的珍惜與關愛,得以溫暖眾多觀眾,成為歷久不衰的題材佳作。
該劇自果陀1988年創團至今25年來廣受歡迎,每隔幾年都會重新編排版本,臺灣著名藝人張雨生、蔡琴、陶大偉等都各曾參與不同版本的演出。此次在北京大劇院上演的即是第七版,也是果陀劇場創團25年的特別紀念版。本次演出中,兩岸著名主持人曹啟泰全新加盟,與蔡燦得、李沛旭連袂演繹。《淡水小鎮─25年特別紀念版》將於2014年1月8日首次登上北京大劇院開啟大陸地區首演。
全劇共分三幕,將由曹啟泰所飾演的舞臺監督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串聯起來。第一幕「淡水風光」描寫淡水小鎮人們的生活。第二幕「小鎮姻緣」講述男女主角陳少威(李沛旭飾)和女主角艾莉莉(蔡燦得飾)的相戀和廝守。第三幕「再見淡水」則是艾莉莉婚後9年因為難產而死,但她的靈魂對塵世仍有眷戀,祈求上天再給她一次機會,回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天。
若「陽明山」是台北人心情的高度,「淡水」就是台北人感情的出海口
為創作《淡水小鎮》,梁志民曾用許多時間實地走訪淡水,與當地住民閒聊、在蜿蜒曲折的巷弄中尋找老街的蹤影,捕捉1950年代的小鎮風情。也許很多人會問道:「為什麼選擇淡水這個地方?」梁志民表示:「原著《小鎮》中的故事地點,是個背靠山、面向海,有一條鐵路經過的小鎮,臺灣淡水就是這樣一個小鎮。它背山面海,有一條列路經過,而這條鐵路是早年間臺北人心中最浪漫的鐵路線,坐火車去淡水看夕陽,幾乎是每對戀人都會做的事情,這裡是臺北人心中充滿溫情的地理名詞。如果說”陽明山”是臺北人心情的高度,那麼”淡水”就是臺北人感情的出海口。
25年來,梁志民與優秀的戲劇人才們共同創造出各式版本的《淡水小鎮》,其中不泛演員從20幾歲一路演到50來歲。梁志民形容這部作品時是這樣說的:「對於觀眾,《淡水小鎮》像一杯臺灣出產的烏龍茶,需要細細品味;對於我,它像是本老相冊,翻開來,每一頁、每一頁盡是回憶。劇中的每一句台詞我都會背,每一個角色我都會演。」
25周年特別紀念版《淡水小鎮》 繼張雨生、蔡琴、陶大偉 曹啟泰全新詮釋
臺灣著名主持人曹啟泰,出唱片、演電視劇、也拍電影,身兼多職的他,同時也是個暢銷作家,喜愛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這次更將嘗試果陀劇場《淡水小鎮─25年特別紀念版》的演出。曹啟泰在《淡水小鎮》中將飾演靈魂角色——舞臺監督,他可以任意穿梭時空之間,忽而化身五十年代的雜貨店老闆,忽而轉換成九十年代的說書人,忽而變身為上帝派來的使者,又忽而成為見證幸福的婚禮證婚人,帶領觀眾看盡人間百態。
在過去的幾個版本中,這角色由蔡琴、陶大偉、馮翊綱所演繹,面對前幾版本如此重量級的前輩,極善於處理舞臺現場的曹啟泰有信心的表示:「你讓我試試看,我將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表演,或許它會是一版完全不一樣的《淡水小鎮》。」
台灣專業劇團攻陸 兩岸三地突破百場紀錄 朝「東方百老匯」邁進
2013年恰逢果陀劇場創團25周年,而在這特別的年度中,於年末尾聲,回顧看望,皆達成了多項難能可貴的紀錄。果陀創團以來,胼手胝足、製作齣齣正面能量的精彩好戲,如今華人版《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不但於2013年兩岸三地突破百場演出,除此之外,由台灣出發更帶著多齣好戲《搶錢的世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步步驚笑》攻陸,光是去年(2013)一整年度,對岸演出近40場次,以台灣團隊而言,無論是創作與營運層面,著實難能可貴,果陀劇場開創亮眼的對岸紀錄,以此為里程碑,自我勉勵,再朝創團信念「東方百老匯」之路邁進。
在台灣已然成熟的舞台劇製作,礙於市場發展,該如何有所突破?是眾多藝文人士需要費心之處。果陀劇場在創辦人林靈玉、梁志民的領導下,仍不忘台灣紮根為基礎,將二十人的行政團隊搭配兩岸互相往來的技術人員,創造出一年之中首次兩岸三地各項劇目突破百場演出的精彩紀錄,估計2013年約有十萬人次欣賞由台灣果陀帶來的作品。
果陀劇場創辦人林靈玉表示,25年來創作的信念即是與每一位看戲的觀眾,分享舞台上的美好世界,而此美好世界無分國界,該如何「讓果陀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建造東方百老匯」是果陀劇場創團以來的目標,亦是全體演工作人員至今努力不懈的初衷。如何以更穩健的腳步,讓世界看到台灣,首先,我們以中國為開拓之初站。當中國的藝術文化以驚人速度發展,果陀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梁志民看見的是此勢不可擋,鼓勵台灣加緊腳步跟上之餘,亦不排除未來雙向合作的可能,以創造更大的合作花火!
《淡水小鎮─25年特別紀念版》
北京 國家大劇院
2014/01/08(三) 19:30
2014/01/09(四) 19:30
2014/01/10(五)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