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臺北市立國樂團「東西相和」音樂會
強烈展現臺灣國樂發展新模式
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簡稱「北市國」)於9月7日、10日及12日三天,分別在廣州、杭州及北京三地展開為期8天的「東西相和」大陸巡迴音樂會,其中7日在廣州星海音樂廳,由北市國首席指揮瞿春泉與鍾耀光團長聯袂指揮,為此行揭開序幕。別具特色的曲目安排與精彩演出,深獲廣州愛樂者的好評。
在星海音樂廳這一場的演出,也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廣東省文化廳共同辦理的「兩岸城市藝術節─臺北文化週」系列活動中首場音樂會。這個系列活動共有4個藝文展演及1個展覽,北市國受邀代表臺北市參與這個城市文化交流活動。為響應此次文化交流的內涵,北市國除安排別具臺北在地文化特色的曲目,包括《臺北地圖》組曲中的〈臺北小步〉、<艋舺>、《眾神出巡》外,同時邀請了中國著名擊樂演奏家陳佐輝演出廣東特色的《社慶》,也邀請了來自英國的國際擊樂演奏家依芙琳‧格蘭妮(EVELYN GLENNIE)擔任《梭魚》協奏曲及《打擊協奏曲》兩首大型擊樂作品的協演,東西音樂名家及兩大城市地方特色作品交會,風格獨具,令人印象深刻。
10日將赴杭州,與浙江民族樂團聯演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富春山居圖隨想》。<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黃公望晚年的精心傑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上曠世名蹟,作曲家劉湲、羅威、姜瑩、王直、王次恆、俞晶昊等人以畫作為藍圖,聯手創作了這首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10日在杭州劇院,兩樂團將聯合百人樂隊共同演出,並由瞿春泉擔任指揮。音樂會中,也安排了樂團二位優秀演奏家王銘裕與賴苡鈞擔任協奏,並安排《臺北地圖》的〈松山先生的流轉〉、<艋舺>二首小品的合奏。值得一提的是,王銘裕演出《西秦王爺》二胡協奏曲是2003年臺灣舉辦的「民族音樂創作比賽─協奏曲組第一名」,當年二胡協奏即由他擔任首演;而賴苡鈞演奏的《旋舞女》,則是已故的浙江著名作曲家錢兆熹的代表作之一。這樣的曲目安排,頗富城市交流的意味。
12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是此次大陸巡迴的終站演出,樂團除了邀請國際擊樂名家依芙琳‧格蘭妮擔任《梭魚》協奏曲演出外,也邀請了京胡演奏家姜克美與大提琴演奏家邱應欽演出鍾耀光創作的《霸王別姬》京胡與大提琴雙協奏曲,笙演奏家朱樂寧則擔綱笙協奏曲《匏樂》主奏。以臺北文化特色為創作構思的《臺北地圖》組曲之〈臺北小步〉、<艋舺>及以臺灣廟會陣頭為創作背景的《眾神出巡》,也將一一呈現給北京的觀眾。
北市國在鍾耀光團長6年多來的領導下,不斷提出新的跨界創意並受到樂壇的矚目,在9月初才正式登場的2013/14樂季中,樂團提出「Let You Hear The World 讓你聽見世界」的經營目標,意即表示北市國不僅演奏傳統音樂,也與世界知名演奏家合作,讓大家不只聽到「國樂」名家的聲音,更可以聽見「世界」名家的聲音。也因此,在廣州及北京二地的演出,都響應了這樣的想法與目標。
這次別開生面的音樂巡演,不僅呈現了濃烈的臺北文化特色,更展現了臺灣國樂發展的新模式與北市國獨特藝術風格,絕對值得愛樂的您一起聆賞與品味。
「東西相和」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3年9月7日(六) 20:00
演出地點:廣州星海音樂廳
指揮:瞿春泉、鍾耀光
打擊樂:依芙琳.葛蘭妮 EVELYN GLENNIE
打擊樂:陳佐輝
臺北市立國樂團
節目:
1. 廣東音樂、黃學揚《賽龍奪錦》
2.陳佐輝《社慶》 潮州鼓樂
打擊領奏:陳佐輝
3.《臺北地圖》
之一 賴曉俐〈臺北小步〉
之二 王乙聿〈艋舺〉~ 澤厚民豐
4.雅克柏‧維德輝斯:《梭魚》協奏曲
打擊樂: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
【中場休息】
5.鍾耀光:打擊樂協奏曲
打擊樂:依芙琳.葛蘭妮Evelyn Glennie
6.陳樹熙《眾神出巡》
演出時間:2013年9月10日(二) 19:30
演出地點:杭州劇院
指揮:瞿春泉
二胡:王銘裕
笛子:賴苡鈞
浙江民族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
曲目:
1.《富春山居圖隨想》40'
聯演:浙江民族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
【中場休息】
2.《臺北地圖》15'
之一 巨彥博〈松山先生的流轉〉
之二 賴曉俐〈臺北小步〉
之三 王乙聿〈艋舺〉~ 澤厚民豐
3.錢兆熹《旋舞女》15'
笛子:賴苡鈞
4.陸橒《西秦王爺》16'20"
二胡:王銘裕
節目名稱:「東西相和」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3年9月12日(四)7:30PM
演出地點:北京國家大劇院
指揮:鍾耀光
擊樂:依芙琳‧格蘭妮(EVELYN GLENNIE)
京胡:姜克美
大提琴:邱應欽
笙:朱樂寧
演出曲目
1.陳樹熙 《眾神出巡》
2.鍾耀光《匏樂》
笙:朱樂寧
3.Jacob ter Veldhuis: Barracuda Concerto
打擊樂:Evelyn Glennie
【中場休息】
4.《臺北地圖》10'
之一 王乙聿〈艋舺〉~ 澤厚民豐
之二 賴曉俐〈臺北小步〉
5.鍾耀光《霸王別姬》
京胡:姜克美
大提琴:邱應欽
臺北市立國樂團 簡介
臺北市立國樂團成立於1979 年,是臺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自2007 年由著名作曲家鐘耀光擔任團長以來,臺北市立國樂團邁入一個從未有過的藝術發展新紀元,以開創性的跨界節目來拓展「國樂」的定義,樹立臺北市立國樂團獨特的樂團風格與藝術走向。
在2013/14樂季提出經營標語「讓你聽見世界」,點示出臺北市立國樂團不單只有演奏國樂,更與世界名家合作,讓愛樂者聽見更多國際名家的聲音,發展出臺灣國樂的新模式。
臺北市立國樂團每年平均服務近10萬名愛樂者,辦理超過50場各種型態的音樂會,其中包括每年3月至6月的「臺北市傳統藝術季」。北市國樂團同時肩負教育推廣的責任,每年有30多場專為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演出的「育藝深遠」教育音樂會和30場以上的「文化就在巷子裏」社區音樂會。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曾出訪過歐美亞超過20 多個國家,2011 年2 月更由國際著名藝術經紀公司 Opus 3 Artists 經紀美國巡迴,成為世界第一個納入 Opus 3 旗下的國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近年傑出的表現,更受到國際樂壇上的重視,並與瑞典BIS唱片公司合作錄製了4張國際發行專輯唱片,其中與依芙琳.葛蘭妮錄製的《擊境》,於2012年6月國際發行,深獲國際媒體一致好評外,並獲得臺灣2013年第24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在2013/14樂季,還計畫與瑞典BIS唱片公司再度合作錄製陳薩鋼琴專輯及呂思清小提琴專輯。
指揮│瞿春泉
著名指揮家、作曲家,中國國家一級指揮。
2013年1月受邀擔任臺北市立國樂團首席指揮。曾擔任上海指揮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民族樂團首席常任指揮、新加坡華樂團副總監及指揮、國立實驗國樂團指揮及佛光山人間音緣梵樂團常任指揮。現擔任臺灣藝術大學及臺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瞿氏曾首演並錄製一批深具影響力的民樂作品如《長城隨想》、《達勃河隨想》、
《花木蘭》、《瀟湘水雲》、《新婚別》等。
近幾年在臺灣大力推動本土創作,積極推演與錄製一批優秀的大型國樂作品,如《新編大埔調》、《歌仔風》、《國畫世界》、《大樂三章》、《霧社1930》、《鄒族之歌》、《祝願》、《山.樂》、《痕跡之五》、《臺灣四季》、《思》、雙揚琴協奏曲《殘缺也是美》、《好自在》、《點燈》等,為臺灣國樂團累積保留曲目作出貢獻。
瞿氏作為作曲家幾十年來創作及改編大量的、無計其數的作品,形式包括:器樂合奏、重奏、室內樂、獨奏、聲樂、戲劇戲曲音樂等,主要有合奏《上海隨想》、《月兒高》、《萊佛士銅像前的遐思》、《新編大埔調》、《好自在》、《點燈》、《我願》、柳琴與樂隊《歌仔風》、古琴與樂隊《瀟湘水雲》、聲樂與樂隊《長幹行》、揚琴協奏曲《雅魯藏布江邊》、雙揚琴協奏曲《殘缺也是美》、雙笛協奏曲《黃土情》、小合奏《江南好》、《潮鄉行》、二胡與樂隊《我願》等。
瞿氏多次獲得中國國家文化部、廣播電視部及上海市頒發的各種優秀成果獎、優秀表演獎、創作獎。
曾應邀擔任北京中央民族樂團、南京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新加坡福州會館華樂團、馬來西亞吉打州華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演藝學院、香港城市中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高雄市國樂團、新竹市青少年國樂團、新竹縣國樂團等的客席指揮,及經常擔任國際性音樂比賽的評委。
指揮│鐘耀光
「樂團擁有華麗的音色,⋯⋯指揮鐘耀光在營造樂團大幅度的強弱與情感對比方面處理得非常巧妙。」 Jon Ross, ArtsCriticATL.com
「鐘耀光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師,作品非常大膽感性,通常很可能淪為虛假俗套,但他的作品不會⋯⋯這是一個要注意的名字。」 Ruth Wilson, wasbe.org
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鐘耀光是目前臺灣最知名與最活躍的作曲家。作品具有濃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與豐富情感,受到世界各地樂迷喜愛。作品涵蓋前衛大型交響樂、管樂團合奏、國樂、傳統戲曲、音樂劇到新世代(New Age)風格的小品。
曾為國際著名打擊樂家 Evelyn Glennie、長號名家 Christian Lindberg、薩克斯風名家Claude Delangle、大提琴家 Mischa Maisky、Anssi Karttunen 與美國知名絃樂四重奏 Kronos Quartet 創作協奏曲,2010年為世博臺灣館4D電影《自然城市》創作配樂。2011年5月法國薩克斯風名家 Claude Delangle 錄製的第一與第二號薩克斯風協奏曲瑞典BIS唱片公司錄音並全球發行。2008年9月瑞典長笛名家 Sharon Bezaly 在臺北市世界首演寫給長笛與國樂團的《胡旋舞》,在2009年與另一首長笛與國樂團的作品《長笛協奏曲》由瑞典 BIS唱片公司錄音並全球發行。2000年3月,大型國樂團作品《永恆之城》在香港奪得香港中樂團21世紀國際作曲比賽原創組冠軍。二首具創意與充滿活力的小品《大地之舞》與《草螟弄雞公》由馬友友擔任大提琴獨奏,收錄在臺灣SONY唱片公司發行的《超魅力馬友友》專輯中。
最近完成的創作計畫包括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建國百年委約《動能》、兩廳院委託的《北管交響曲》、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的國樂合奏曲《客家序曲》、臺灣管樂團委託的管樂團合奏曲《圖騰柱》、獻給 Evelyn Glennie 的打擊樂雙協奏曲《秦王破陣樂》、由薑克美與 Anssi Karttunen 世界首演的京胡與大提琴雙協奏曲《霸王別姬》等。
鐘耀光生於香港,就讀於費城演藝學院及紐約市立大學,1991年獲打擊樂演奏博士學位,1995年獲作曲博士學位,2007年3月起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
打擊樂/女爵士 依芙琳.葛蘭妮
依芙琳.葛蘭妮為音樂史上首位全職打擊樂演奏家。作為當今不拘風格且創新的演奏家之一,依芙琳不斷地改變我們對打擊樂的目標和期許,創造生動、全新的表演形式。
她的錄音作品涵蓋了打擊樂獨奏、協奏曲、室內樂,以及與英國國王歌手(The King's Singers)、the Black Dyke Brass Band、斑鳩琴(banjo)演奏家貝拉‧弗萊克(Béla Fleck)、冰島歌手碧玉(Björk)等共同合作的作品。葛蘭妮也嘗試在錄音作品中加入即興創作,藉以挑戰在她身上所發生的預期事物。這些特徵鮮明的錄音作品,也為她贏得兩座葛萊美獎及許多次的入圍。2009年由BIS唱片出版的「東方風景」(Oriental Landscapes)(BIS-CD-1222)專輯中,收錄了三首打擊樂與交響樂團的樂曲,被評為「葛蘭妮完美無暇音樂技巧的完美載體」,除了打擊樂,她也演出蘇格蘭高地風琴(Great Highland Bagpipes)。
依芙琳.葛蘭妮不斷地探索創造力的新領域:她撰寫自傳「Good Vibrations」,暢銷的程度使她頻頻獲邀上電視與廣播節目;對聲音獨特的感知與洞察力,呈現在與傑出導演湯瑪斯‧雷德爾塞默(Thomas Riedelsheimer)合作拍攝的「Touch the Sound」紀錄片中;與此同時,她也是一位受歡迎的講演者與音樂教育家,並發表許多音樂論述。
1993年葛蘭妮獲頒英國官佐勳章(Offic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簡稱「OBE」)。由於葛蘭妮在音樂與教育領域的貢獻,至2007年本勳章被擴展到爵級司令勳章(Dame Commander,簡稱「DBE」),迄今她已獲得80多個國際獎項。
薑克美簡介
姜克美 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名譽首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李恒教授、徐世隆教授,主修板胡專業。同時系統研習了板胡、京胡、高胡、二胡、中胡等胡琴樂器。
薑克美在胡琴演奏上大膽探索,相容並蓄,逾越了胡琴樂器之間的界限,傳統與現代相交融,民間和學院相貫通,形成典雅細膩、雍容大度的演奏風格,在民族樂壇獨樹一幟。她在北京、香港、澳門、臺灣、大阪等地成功舉行了一系列個人胡琴獨奏音樂會,與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俄羅斯國立交響樂團、加拿大渥太華交響樂團、巴西巴法利亞交響樂團、日本東京管弦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等諸多樂團和指揮家合作,演奏了大量優秀的胡琴作品。2008年應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成功舉行個人胡琴獨奏音樂會,獲得各界高度讚譽。
薑克美應邀參加"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貝爾格萊德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香港胡琴節"等各種國際性藝術活動,曾多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並在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日內瓦聯合國大會堂、柏林音樂廳、悉尼歌劇院、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等著名劇院演奏了不同類型的胡琴協奏曲,演出足跡遍及數十個國家,贏得廣泛的國際聲譽。被譽為"成功的薑克美模式"、"當代最傑出及最受歡迎的胡琴演奏家"。
薑克美經常參加國內很多重大的演出錄影活動。如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春節歌舞晚會"、"春節戲曲晚會"、"文化部春節晚會"和 "中俄建交60周年文藝晚會"、"中日邦交三十周年文藝晚會"等。並受邀在"中國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民族器樂演奏比賽"、 "CCTV中國民族器樂電視大賽"等重要賽事中擔任評委工作。
出版有《京風》、《中國板胡》、《情弦》等數種個人專輯唱片,為中外眾多電視臺、電臺、唱片公司錄製了大量的音樂節目。為《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亮劍》等電影、電視劇錄製胡琴音樂。同時,推出多部頗具影響的民族器樂電視作品,其中《虞姬》、《春曉》和《韓江兩岸》分別獲"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全國城市電視節目比賽"的金獎。
大提琴/邱應欽
畢業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大提琴。
曾師事林照程、張正傑、戴俐文、柯慶姿、鄭伊晴教授。曾接受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Daniël Esser、昆士蘭音樂院教授Markus Stocker、大提琴名家Klaus Storck 等大師班指導;並於2008 年由臺北藝術大學推薦參與顧德曼(Natalia Gutman)來台舉辦之大師班。
在室內樂方面曾有多次的演出及得獎:曾參與2007 年臺北室內樂音樂節、2006年胡乃元室內樂大師班的演出;2002 年獲文建會福爾摩沙音樂節「全國台加室內樂比賽」特別獎,1998 年獲臺灣區青少年組鋼琴三重奏第一名。
曾獲選為國家交響樂團2007-2008 年度協演人員。現任職于臺北市立國樂團,並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笙/朱樂寧
臺中縣人,自幼學習音樂,畢業于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主修笙,曾師事安敬業、陳加南、林奈靜老師,並向大陸名家翁鎮發、李光陸老師請益;副修鋼琴,曾師事蘇淑惠、蘇淑華、鄭淑心、洪雯蒨、蕭夙吟老師。
獲獎紀錄
1998 台中市立音樂比賽青少年組笙獨奏第1名
2001 高雄市立音樂比賽青少年組笙獨奏第2名
2002 高雄市立芙蓉杯青少年組笙獨奏優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