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時報 CWNTP 應瑋漢】
臺北與上海國際藝術節聯慶十五周年 雙城交流亮點呈獻
舞蹈空間舞團《時境》X薪傳實驗劇團《雷雨2.0》
今年臺北藝術節首度與上海國際藝術節互邀作品,聯慶十五周年,擴大城市文化交流與藝術節合作觸角。中國新銳導演王翀的《雷雨2.0》由上海國際藝術節推薦至臺北演出,而舞蹈空間舞團《時境》將於九月舉行亞洲首演後,十月赴上海演出。
《雷雨2.0》刨中國話劇的根
1933年,曹禺22歲創作了《雷雨》,與老舍的《茶館》被中國大陸的戲劇界視為民族話劇的雙璧,是不可撼動的經典。曹禺的經典劇作《雷雨》,演了近八十年,由中國最具影響力的80後戲劇導演王翀,在2012年開始拆解重組,減重塑型成《雷雨2.0》,從曹禺的文本出發,僅僅保留1%的臺詞,顛覆中國戲劇舊有的演出樣式,讓文本重新煥發活力。《雷雨2.0》劇中角色簡化成二女愛一男,設定在1989/1990年的一個高幹子弟家庭裡,之所以如此選擇,王翀說:「因為這一年是中國人從廣場退回臥房的分水嶺。」,1989年正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那一年。「當公共的政治空間關閉,個人和身體的歷史就開始了,並且一直延伸到現在。」
中國新銳導演王翀的《雷雨2.0》,最大的賣點,大概正中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據統計,今天的上班族,每天平均只有20分鐘面對紙本讀物,卻有8小時面對螢幕:包含電腦、電視、電影、手機。而王翀承繼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美學思維,戳破戲劇中令人嚮往的「真實」,其實是被生產出的「假象」。因此他將電影螢幕及攝影棚並置於舞臺,臺上演員演出同時,用四部攝影機運鏡剪輯、即時配音奏樂、立即播出,臺上的演出和「舞臺電影」,不容絲毫誤差的緊張感令人屏息。但揭露製造過程的舞臺電影,在螢幕上,播出的是一部女性內心世界的電影化;在舞臺上,搬演的是一齣情愛經典的人性實境秀,更精準訴說從古至今女性始終被視為男性附庸的不變悲哀。
中國薪傳實驗劇團8月9日至8月11日於臺北水源劇場演出《雷雨2.0》,王翀說:「每一個時代應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新浪潮戲劇提出了對媒體文化的批判,通過拆解幻覺營造的過程,來揭示媒體幻覺背後的真實,一再詰問:到底何為真實?《雷雨2.0》在臺北藝術節「冒險新視界」的主題裡,便是代表一場乘風破浪尋找新時代戲劇的大膽航程。
《雷雨2.0》的故事場景是一個蘇聯式的大房子,從桌椅和衣櫃到裝修和電器,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逼真體現出1990年的特徵:寬大的客廳,顯示出主人的身份,極具時代感的收音機、電冰箱和大哥大手機都是當時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在這樣一個家庭裡,一個官二代欺騙和佔有兩個女人:一個是剛認識不久的「繁漪」,另一個是在他家做保姆的「四鳳」。故事裡唯一不變的是,女人依舊為難女人,不論是顧影自憐,還是痴情不捨,都是她們自己的選擇,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女人從未得到一個答案。
時間刻度的動力美學《時境》
舞蹈空間舞團與荷蘭舞壇明星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繼2010年於臺北發表《橄欖樹》作品撼動人心後,2013年雙方將再度合作,並由舞蹈空間及荷蘭海牙Korzo劇院跨國共製,創作一支顛覆時間刻度的動力美學作品《時境》,將於9月6日至8日在水源劇場演出,隨後將在10月獲邀赴上海國際藝術節、韓國首爾舞蹈節演出。
《時境》作品的原名《The Unreality of Time》,起源2013荷蘭海牙Korzo劇院主辦的CaDance藝術節,委托瑪芮娜•麥斯卡利編創,瑪芮娜基於前次合作累積的互信關係與製作經驗,主動邀請舞蹈空間為共製單位,指派舞團專職舞者黃于芬、蘇冠穎親赴海牙駐村,與當地音樂家及澳洲、荷蘭舞蹈劇場舞者等藝術工作者共同發展創作。經過前期長達半年的資料探索與媒材開發,著手時序、時事、個人與人性角度,於2013年1月30日在Korzo劇院世界首演,並獲得當地表演藝術雜誌給予罕見的四顆星評價。
編舞家瑪芮娜曾活躍於世界頂尖現代舞團「荷蘭舞蹈劇場(NDT)」,是一支融合各個舞蹈派別與現代劇場觀念,擁有活躍、活潑生命力風格的團隊,這也造就了瑪芮娜強烈、自信且大膽的創作風格。瑪芮娜創作《時境》時,透露自己其實很害怕死亡,擔心時間流逝,因此選擇我們熟悉又經常忽略的「時間」概念入舞,她說:「若是能從時間循環中找到連結,也許就能不再害怕。」舞作發展初期,編舞家以「讀報」為舞作概念起頭,藉由單一事件的情境發生,作為表演當下的時空點,許多歷史大事小事,全都入了舞,例如從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到2010年發現大規模恐龍足跡群,2012年教宗本篤十六世登入Twitter,及1945年投下最後一顆原子彈,都編入了作品,編舞家甚至預言了在遙遠的2015年、3007年,可能發生的事情,似乎暗示人類難以逃避歷史覆轍,也讓編舞家找到和未來未知的連結。
此次演出是肢體和時間的一場極限抗衡,舞臺上將鋪設逾百斤,微小粒狀的「扁豆」,作為時間密度裡超然的空間圖像,舞者要在上頭爬行、步行、跪行、滾翻,甚至趴躺及跌落,排練完舞者身上多出幾片淤青,面對舞臺上細小的舞伴,舞者各自有它的相處之道,迅速改變身體平衡的方式,想辦法和臺上的小粒子合而為一,而豆子常落入耳朵、鼻孔裡,成為排練中屢見不鮮的艱苦花絮。在《時境》中,舞者行走移動,有時也得推移、潑灑與抓取,運用不同的速度變換,展現時間的細膩刻度和動作演變,彷彿欣賞一部令人目不轉睛的縮時攝影作品,時而高速動態、時而重複卻像靜止的肢體面貌。
本次演出邀請曾為美國總統歐巴馬演奏的全才音樂家克里斯•蘭卡斯特(Chris Lancaster),以大提琴及多種非常規樂器創造奇幻音效,為《時境》融入時空張力,隨著作品的氣氛轉變,克里斯雖僅有一人現場演奏,卻能製造出千變萬化、情感層次豐富的時間表情,讓演出成為音樂與舞蹈的極緻雙重享受。
購票請至兩廳院售票系統,或是今年活動期間才有的「藝票亭」,於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町紅樓廣場、自來水園區旅客服務中心廣場,作為藝文資訊補給站,並提供獨家售票好康,為城市藝文風景增添節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