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北市交易量3509戶 穩中求進
郊區自住撐盤 市中心置產客群回流
台北市交易比去年同期量增8.7% 月增5.3%
台北市今日(1)公布102年4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3,509戶,較上月小增176戶,與去年同期比較成長8.7%。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分析,第一季國際情勢雖受國際景氣復甦不如預期的影響,而國內實質薪資未增加,民眾消費意願尚未明顯回溫,加上近期股市交易量能縮減,但貨幣採量化寬鬆所形成的超低利率因素,成為「資產保值」與「抗通膨」的不變趨勢。黃舒衛表示,台北市房市受置產型買方回流市中心和郊區自住客群需求的帶動,加上受奢侈稅屆滿兩年的待售物件陸續釋出市場,預期第二季房市交易量可望繼續微幅成長。
中正區增幅78.8%最大 中山、內湖與文山區4月交易量前三名
觀察4月北市各行政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本月增幅最大的行政區為中正區(78.8%),而交易量最高的前三名排名分別為中山區(562戶)、內湖區(484戶)以及文山區(378戶),均是長久以來最熱門的首購區。
黃舒衛說明,中正區住宅向來釋出量不多且普遍屋齡都較高,在受惠捷運東門站開通之後,不僅住宅需求升高,也刺激永康商圈的拓展,置產或自住買氣都明顯增加,此外,政府推動國有地活化3大指標性案件之一的華光社區都市更新案,政府現已逐步實施拆遷工程,未來將發展觀光與金融服務之商業活動,更連結中正紀念堂並延伸永康街商圈的發展,房市利多足以帶動買氣回籠。另外,從近兩期實價登錄公布資訊來看,無論是公館或是站前商圈,表現均十分搶眼,以及成功高中旁地上權順利標售,更將帶動中正區的吸睛度。未來市中心老舊社區面臨改建的資產題材之下,中正區房市更具補漲效益。
市中心區房價不斷攀高的影響下,黃舒衛分析,交易量最多的前三名行政區觀察,除中山區內有許多小宅的產品,成市中心低總價的主流產品,更是置產客與預算有限的首購族優先購買的標的,中山區除了林森北路是小宅匯集的區塊之外,新生北路二段兩側、民權東路二段北側等皆有不少首購型的產品,此外,捷運松山線所加持的南京東路沿線房產,也成為該區行情最看好的房市熱區,其中以總價2000-3000萬為受青睞。而內湖區與文山區素為台北市郊區最重要的住宅區域,更是自住與換屋客群的首選,以購屋主力觀察,內湖區以坪數20-40坪、總價1000-2000萬者為大宗,文山區主力則是坪數20-30坪、總價1000-1500萬最多。
台南市交易量持穩 與去年同期比量增29.3% 永康區交易量居冠
黃舒衛說明,台南市4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302戶,較上月增加209戶,月增10%,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則量增29.3%,連續兩個月站上2000戶的交易量能,永康區單月超過500戶的水準,高居台南市行政區之冠,除了中古屋交易量熱絡之外,有部分是新成屋過戶因素,促進該區量能攀升。永康區與南科有地緣關係,南科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人口之餘,也帶動永康房市的交易量,此外,永康區緊鄰著東區,僅一路之隔,房價卻更平實,首購型產品房價約300萬元到400萬元,主力透天總價約600到800萬元,超過五年中古大樓單價每坪約7至10萬,五年內新屋單價每坪約9萬元到12萬元。
經濟強國續推量化寬鬆 通膨風險機會增 資產保值效益仍看好
黃舒衛說明,預期歐洲央行與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決議仍採超級寬鬆,而貨幣競貶的措施將會提升通貨膨脹的預期,因此未來資金投入房市的置產型買方比重會持續增加,因此建議自住或換屋的民眾,購屋前運用政府實價登錄系統與房仲成交資訊查詢成交行情,掌握最新市場及房產價格之外,積極議價並加速購屋決定,以避免置產型買方提早搶進,錯失購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