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機車」的攝影展! 工程師的台北印象
2011 TIVAC 新人獎入圍者簡信昌舉辦首次攝影個展--「機車台北」
TIVAC展覽【簡信昌 「機車台北」攝影個展】
說到台北,除了「天龍國」,你還會想到什麼?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民國102年3月為止,全台登記領有統一牌照的機車數量高達1512萬量註一,堪稱機車密度最高的國家!而人口稠密的台北,車水馬龍間,更有數不勝數的機車穿梭市區。現職台灣前五百大企業的軟體工程師,並曾獲2011年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新人獎註二入圍的簡信昌(個人簡歷詳見附件一),以自身經驗出發,結合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以最貼近社會現況的角度,用攝影鏡頭將「機車台北」的故事娓娓道來。
2012年七月,台灣唯一一位馬格蘭通訊社攝影師註三張乾琦首次在台灣舉辦攝影工作坊,簡信昌藉由「機車台北」入選參加工作坊,並在工作坊期間將「機車台北」發展成更完整的攝影主題。張乾琦認為,「在台北進行街頭攝影與使用寬幅相機進行街頭攝影都是很高的挑戰!簡信昌的照片對於構圖非常注意,特別是能發現畫面中各種元素的組成,包括對比、相互對照等等,而更充分地表達主題。特別在混亂的台北街頭拍攝這樣的主題,卻要維持畫面的單純,實屬不易。」為期五天的工作坊結束後,張乾琦大力鼓勵簡信昌舉辦個展,也因此催生了即將在 6/1 - 6/16 於台北國際視覺藝術中心舉行的攝影個展-「機車台北」。
正職為軟體工程師的簡信昌,平日就是以機車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簡信昌表示,「當初在思考參加 TIVAC 新人獎的攝影比賽題目時,是希望能以自身經驗出發,描述在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或者也可以說,如果你想對一個國外的朋友介紹台北的生活方式,什麼是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因此選定了在台北俯拾皆是的機車作為創作主題,描述台北人隨處可見,卻又視而不見的畫面。
舉例而言,有次看到一位媽媽載著小孩,而小朋友在機車上睡得很熟,等到他們停好車準備買午餐,才發現是一家五口騎著兩輛摩托車。這個典型台北人節省開支、為生活奔波的景象,正是台北機車族的生活型態,因此觸動了他拍照的意念。由於平常有正職工作,簡信昌主要利用假日白天在台北隨處尋找拍攝畫面,但要找到讓人產生共鳴的場景不多,而且稍縱即逝,是拍攝中最困難的地方。他表示,「拍攝時,我常常要跟著發現可以拍攝的對象,然後等到時間夠長的紅燈讓我可以進行拍攝,但也由於時間有限,經常來不及構圖而錯失機會。」
簡信昌除於2012 TIVAC新人獎獲得入選,也參與了當年 TIVAC 「新影」攝影聯展。而同一系列照片也在 2012 年所舉行的國際攝影獎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IPA) 註四獲得紀實攝影類榮譽獎。
展覽資訊
【簡信昌 「機車台北」攝影個展】
媒體茶會:2013/6/1 下午7:00
茶會地點: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16號
展覽時間:2013/6/1 - 2013/6/16 (週一休館) 11:30 AM - 7:00 PM
展覽地點:TIVAC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16號
TIVAC 簡介
全新的TIVAC,精彩的視覺藝術未來。
1839年,攝影術在巴黎正式問世,人類藝術史就此翻開新的篇章。
1999年,TIVAC成立,打造了一個攝影藝術專業空間,舉辦許多國內外重要攝影家之展覽,策劃相關講座。更以有限的資源,致力於改善台灣視覺藝術的創作環境,為台灣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學習平台,見證了台灣影像的更迭與蛻變。
歷經十年歲月的TIVAC,如今遷入全新的空間,迎接嶄新的未來。將來,除持續舉辦各類展覽,更將積極與國內外專業策展人合作,將觸角延伸至具當代思維的電腦影像藝術、音像藝術和視覺設計等領域,開拓更多元的視覺經驗。另外,有鑑於政府單位對於美學養成教育的匱乏,TIVAC也將開設影像美學相關課程,廣邀民眾參與,積極推廣影像藝術美學。甚者,TIVAC也將投入出版的行列,以海外流通為主要目標,發行中、英對照的專刊,系統性整理台灣影像藝術家之作品及其創作理念。
未來,TIVAC將以推廣華人攝影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為主軸,建立更完善的當代攝影藝術影像及人才資料庫。發掘潛力創作新秀,引領華人攝影藝術與世界同步發展,將台灣攝影藝術推向國際舞台。TIVAC 以影像時代的見證與開創者自居,期許為台灣打造一個專業、開放的視覺影像藝術交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