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母語使用環境 鼓勵族人勇敢說
近來新移民人口數逐年成長,越語、泰語等課程愈開愈多,相對原住民族語言教學,面臨族群差異、師資缺乏等問題,搶救原住民族語言,成了所有原住民族人的重任!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在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上,除了廣設「語言巢」族語教室、編印族語繪本教材,並定期辦理原住民族語言戲劇競賽、族語單詞競賽等族語學習活動,自100年起,更推動「族語家庭」學習方案,將族語教學回歸家庭,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使族語傳承融入日常生活。
臺北市是多元族群融合之城市,原住民14族以散居方式居住,相較其他原鄉單一族群部落,推動族語實有其困難性,要各族群不同語別鄉親聚在一起以族語溝通,更屬不易。臺北市原民會為復振原住民族語,自90年仿紐西來毛利族推動「語言巢」族語教室教學,於12行政區廣設各語別語言巢。原民會考量族語學習應落實自家庭開始,由家長傳承語言文化之重要性,自100年起推動「族語家庭」,讓族語老師來到家中,透過親子共學的方式,以生活周邊事物為教材,給予最適切的教學內容,以輕鬆的互動取代死板的傳統教學,除了使族語學習更加生活化,也拉近其親子關係。
族語傳承 感動在家
由於從小出生在原漢家庭,又生活在都市中,並與漢人通婚,一半卑南族血統的孫爸爸接觸族語的機會甚少,既有的族語認知是在小時候由孫爺爺教導而來的,在知道「族語家庭」這項計畫後,他帶領全家三代一同參與,無論是小朋友或漢人媽媽及奶奶,都一起投入學習族語的行列,孫爸爸說:「如果連我自己都不學習如何說族語,我要怎麼教導我的小孩說族語,他們又怎麼能傳承給下一代呢!」
在原民會同仁及族語老師多次的訪視下,族語慢慢滲入在孫爸爸家中,不只使家人的族語能力慢慢在進步,更讓孫爸爸感動的是,因為這樣的關係,使得因為中風而長時間待在房裡不願出門的孫爺爺,終於願意走出來,就算只是靜靜地聽著族語老師的教學,對孫爸爸一家人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記憶。
號召族人朋友一起來 搶救族語大作戰
目前原住民族共14族42種語別,要找齊42種語別之族語老師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臺北市原民會更於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開設語言與文化學程,鼓勵本市鄉親透過終身學習,提升自己對族群文化的認識及認同,並鼓勵族人踴躍參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族語認證考試。
臺北市原民會表示,族語振興不再應該只由政府來主導,而是要激勵族人朋友們用參與一場「搶救族語大作戰」的心情來共同努力!臺北市政府原民會除了將站在第一線給予支持之外,更需要的是所有家長們的參與,因為若是沒有個人的投入,這一個行動將會無以為繼。我們衷心期待族人們都能在假日一同走向語言巢、參加各項族語假日活動,或是向本會索取「族語家庭工作手冊」,並開始在家中用簡單的族語開始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