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 史金淞「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藝術暴動計劃
民眾現場粉碎百件舊物
MOT/ARTS再度挑戰藝術形式,與中國藝術家史金淞和策展人張冰,於11月起展開《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計劃。藝術家打破傳統展覽實體空間與創作角色的設限,將展覽劃為四個階段,並透過各種實體與虛擬的交流空間將大眾參與納為藝術創作,進行一種當代藝術的循環設計。
12月28日第一幕「零暴動」開幕現場,民眾手持大鎚,身穿頭盔、護鏡和防護衣,在藝術家的提示下瘋狂粉碎他費時多月在全台蒐集來的百件舊物,瓦解物件的功能性。一名參與暴動的年輕志工興奮表示:「拿鐵鎚有點可怕,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恣意、理所當然的進行破壞。」史金淞也解釋,受社會既有知識的圈囿,物件與人一直保持著功能實用性的關係,透過藝術暴動,不僅將物件實體的功能破壞,同時也使暴動者消解自身對知識的記憶,當一切歸零,物質本身才有進入其他流通體系的機會。
《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展覽計劃從藝術家史金淞前往台灣各地,蒐集各種瑣碎舊物開始。運用不同時間與空間,將展覽劃為四個階段:以網路互動為主的田野調查實驗「微考據」;以暴動粉碎舊物功能性的「零暴動」;重組碎片殘骸成新藝術形式的「再生?」;以及完整藝術成品展現的「硬道理」。
楔子「微考據」自11月8日在新浪微博分享舊物搜羅時的照片與心得,試圖找尋大眾共同記憶,貼文後馬上引發眾多藝文人士關注,而後在「MOT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臉書粉絲專頁和其他公共場域同樣引起熱烈討論。民眾透過社群網路參與這場非正統的舊物情感田野調查,成為藝術創作行為的一份子。討論回應的歷史畫面現正以實體輸出的方式展示與展場中。
由大眾一同於「零暴動」參與破壞的物件碎片,將成為展覽第二幕「再生?」的創作媒材,藝術家團隊自即日起至明年2月3日之間,於展場內重組轉化飛屑成為新的藝術形式,成果預計於4月20日以「硬道理」為名展出,這將是劇幕結束,也將藝術品的流通形式納入關係美學的實體循環範疇。
中國當代藝術家史金淞的創作涵蓋了雕塑裝置、繪畫和現場體驗性戲劇表演,透過非傳統架上繪畫之藝術形式與日常生活的主題,關注物質與人之間關係與形態轉換的討論。作為一名無法被準確定義類型的藝術家,史金淞對各種材料都具有驚人的掌控能力,在過往的創作中,對於糖、不鏽鋼、木頭、碳、石頭和玉等各種不同材質,都能精準活用,展演出極富黑色幽默的驚豔作品。每次的藝術呈現,總如同一把鋒利的不鏽鋼刀片或者一把力錘,用一種近乎於零度的理性態度,切入蕪雜社會內部,把這暴裂氛圍推向極致,直至整個系統崩潰。
對藝術家來說,藝術創作過程應是「在感性之後,知識之前的」,從機械怪獸到此次展覽,藝術家一直往不可預知的方向前進探索,以對傳統美學的後現代式挪用,浮現出一種來自於深層集體記憶中的力量,從而實現了對這個時代的超越。《史金淞-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展演了在戲劇腳本之外的多種可能,正如同MOT/ARTS長期探索潛力藝術新形式,藉以引導出當代美學的厚度以及藝術的深度思索。
《史金淞-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
楔子「微考據」
第一幕「零暴動」
第二幕「再生?」
第三幕「硬道理」
2012.11.8
2012.12.28
2012.12.28 15:00
2012.12.29
2013.2.3
2013.4.20
2013.5.26
中山創意基地URS21
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21號
MOT/ARTS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22號3F
MOT旗艦店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 2號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