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中見般若」琉璃工房25周年紀念特展 誠意展出
25年,起伏跌宕,卻又似安靜無聲,
如此不可思議的過程,盡在此展覽中,
琉璃工房邁入25週年,秉持著「文化的、熱情的、工藝的」的信念,將於2012/10/18(四)~11/12(一)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館9F宴會展覽館展出「琉璃中見般若」琉璃工房25週年特展,將琉璃工房25年歷來的作品做為一個總整理進行展出。
琉璃工房已在全球當代琉璃工藝技法上,創立了新的里程碑,引領東方琉璃工藝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藉由琉璃的材質,傳遞一種情感、經典,及對生命的觀察和體認,這是琉璃工房永遠不斷地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的使命。
秉此初衷,迎賓處特別設計有三座每件重達250Kg 、其中更有高達約3.5米的大型FRP(玻璃纖維樹脂雕塑)裝置藝術,抓住前往參展大大小小嘉賓的目光,分別為大聲合唱一隻歌(樹蛙)、放眼天下(小鳥與眼鏡)、我有大花一朵(兔子),吸睛效果與人氣指數十足。在進場時連貨梯都無法搬運,必須完全以人工層層載運上9樓的展場。一反以往琉璃作品的距離,鼓勵大家親近這些大傢伙,定將成為周年慶期間最受歡迎的吉祥物。
另外規劃了將近三百坪的展區,包括「25年經典作品區」、「楊惠姍的國際琉璃藝術成就展區」、「無相無無相展區」、「更見菩提展區」、「張毅與楊惠姍的對話:焰火禪心與焰火禪靜系列」、「脫蠟鑄造工序展區」、「一百年,一朵琉璃花展區」、「今生大願展區」、以及「相信,就一定看得見展區」。將琉璃工房25年來的創作,完整呈現。
有益人心的全方位傳播--書籍出版與國際藝術座談會活動
繼1998年天下文化出版《今生相隨》,琉璃工房25周年再度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琉璃中見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與《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兩本新書,做為25年里程的最佳紀錄。
而描述楊惠姍小時與鴨子的童年記憶,此次由和英出版社出版《三隻鴨子》繪本,則是全新的目標群眾,讓孩子們從小開始 "有益人心"。
琉璃工房並特別邀請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Andrew Brewerton,與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Antoine Leperlier,與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共同舉辦『打開當代琉璃藝術的視野』琉璃藝術專題講座,分別於高雄(10/27) 台北(10/28)舉辦,將是台灣難得的國際級玻璃藝術論壇。
25周年全球限量獨家珍藏作品活動
琉璃工房25年的成長,是因為每一位朋友的認同,才有今天的我們。特展期間,為答謝大家的支持,每日均有一位於當天展場典藏作品的觀眾,可幸運獲得琉璃工房特別推出的特展珍藏作品「我們」(價值NT$20160)一件。配合新光三越周年慶,並有多項展場獨家折扣及滿額送活動 (典藏作品享95折優惠及小山堂餐廳九折券一張,單次典藏作品達$12,000元,奉上「艷陽天」項墜壹件,上限十件)。
此次並推出「給自己和台灣一個讚」留言活動,展覽期間,凡於琉璃工房全台22家藝廊或25周年展覽現場,填寫「給自己和台灣一個讚」祝福留言小卡,參加抽獎,展覽結束後,琉璃工房將由所有卡片中抽出一名幸運參觀民眾,贈送「我們」作品乙件。
25年的工藝熱忱,永遠不斷地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
琉璃工房25年,一個最大的體會是,沒有過去,就沒有將來。誠意兩個字拆開看,言成為誠,心音為意。反復思索著兩個字,"誠意"。25年來,張毅和楊惠姍帶領著琉璃工房全員,以一生懸命的真誠,在世世代代藝術家堆積的土壤裏汲取養分,安安靜靜、不計代價的創作。因為琉璃工房深信,存在,就是ㄧ種延續。10年、20年、30年……原來工藝美學,延續那個世世代代的傳承價值,就是"誠意",25年來,琉璃工房將心中那個對民族情感的承諾,對創作的熱情,不斷永續地綿延下去。
永遠不斷地創作有益人心的作品,是琉璃工房25年來不變的願景。以技法、以工藝倫理,琉璃工房承續起中國琉璃失傳三千年的復興使命,謙虛地以小我,觀照整個歷史與傳統的大我價值。過去25年來,那些充滿祝願,飽含琉璃工房核心價值的作品,緩緩地流傳開來,從傳統的文化中發展成獨具東方思想的美術語彙,每一件琉璃工房的作品,都賦予了生命和獨特動人的故事。
琉璃中見般若的生命智慧創作
般若 प्रज्ञा Prajñā (讀作缽惹)亦即佛家所說的智慧,無明離欲而生明,彼無明滅則行滅。藝術家楊惠姍琉璃中見般若;但望此間人世紛擾,無明,見性,非執,意定;以此種智慧,跨越人生困境。
展覽介紹
「25年經典作品區」-展出琉璃工房過去二十五年來精選的經典系列作品,代表了琉璃工房在不同的時代不同故事的心路歷程;包括1997年的「人間情系列」--展出當年兩岸交流贈禮的「大聲合唱一首歌」經典之作,與2003年遭逢SARS風暴下,以喜願祝福心意為創作概念的「十三喜娃娃系列」。另有七大主題展出再生經典文化、再傳千百年,象徵歷史傳承與民族情感的【鼎】、以天圓地方,謙卑的哲學觀,象徵感恩謝天、工藝倫理的【穀粒文鎮】、以及藝術家楊惠姍體現對生命關懷的【大願】和楊惠姍與張毅感於生命無常,於生死攸關之際的小作【傾聽】、對天地大美的感懷【花舞琉璃與多情花好】系列和強調伙伴關係的【沒有你不行】,以及日日好日、年年好年的最佳代表【十二生肖】。在琉璃工房強調的工藝倫理中,再再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順天之時、忠人之和的仁者理念。
「楊惠姍的國際琉璃藝術成就展區」-作為第一位在美國康寧博物館授課之華人女性藝術家及英國玻璃雙年展介紹之專題藝術家,本次特展中亦規劃藝術家楊惠姍享譽國際之「無相無無相」和以鐵網和琉璃異材質結合的「更見菩提」系列,透過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暨著名藝評家Andrew Brewerton(安德魯.布華頓)之導讀,更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念。
「無相無無相展區」--藝術家楊惠姍創作的重要琉璃佛像藝術作品。在這個系列創作中,一連串極為複雜和繁複的製模、窯燒和拋光的工序,彷彿一場悠遠綿長的冥想,思索著存在、無常或表象的命題。藝術家終其一生,尋找一種創作的完美精確語言,楊惠姗以琉璃材質的可能性,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語彙。楊惠姗以「複鑄法」,讓原來寫實的佛像,突然有了一種抽象的「相」。生命的無常,竟有琉璃能夠如此貼切訴說。
「更見菩提展區」-2010年,在連續的熬夜雕塑後的一個清晨,藝術家楊惠姍的左耳突然失聰,她自己形容,就像一個壞掉的電話,有吱吱的雜訊,失去了對空間的判斷。生命的失序,成了藝術家的生活障礙。煎熬裡,藝術家選擇不停地創作。從抗拒,否認,一位原連創作時都不聽音樂,保持心中寧靜的藝術家,最後協調、擁抱這個狀態,這個命題。更見菩提,以佛像為主題,結合兩個相異的材質,琉璃擁抱不銹鋼鐵絲,鐵絲爲琉璃帶來新的命題。鐵網的材質,深入透明的琉璃中,形成一種對話。以脫臘鑄造法和熱澆鑄兩種工藝技法的複鑄法,融合屬性不同的兩種材質,就如同人活著,越苦,也就越能看見菩提,越見智慧。
「張毅與楊惠姍的對話:焰火禪心與焰火禪靜系列」-一個生命的命題,兩個風格的對話。兩位藝術家用沒有生命的材質,說生命的故事,呈現孑然不同藝術風格的對話,楊惠姗水墨般的意蘊和張毅枯寂中的生機,呈現兩位藝術家對生命讚頌的、不同對話與創作表現,就如同焰火淬煉的生命,禪靜。
「脫蠟鑄造工序展區」-此區以圖說與實品的方式呈現源於三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中國在漢代即有成熟技術隨後失傳的脫蠟鑄造法。工序十分複雜,需經12道工序方能完成,每道工序不能有任何失誤,否則易使作品碎裂、或産生不規則氣泡或雜質。琉璃工房日以繼夜一步步摸索,將幾乎被遺忘的脫蠟鑄造法,重新延續,中國琉璃自此展開新的藝術旅程。因爲琉璃工房,今日華人地區超過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也同樣使用這個技法。
「一百年,一朵琉璃花展區」-琉璃工房25年來重要的探索與課題,乃是藝術家楊惠姍受法國玻璃藝術家Emile Gallé的啟發,運用琉璃工房自己的語言、色彩,文化的風格,重述當代華人現代琉璃。此系列作品採用琉璃工房獨家的工藝技術「粉燒定色法」的突破之作,每件作品都是放大版的60cm以上巨大琉璃花朵,每一件的花朵都呈現出至少5種顏色,在同一色系之下,卻充滿神秘而誘人的漸變,藝術家以無法想像的耐心和對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在花瓣上,層層暈染開來的色彩,彷佛宋代山水畫的格局。「一百年,一朵琉璃花」系列挑戰各種琉璃製法的結合與追求完美極限的可能,為當代琉璃藝術中難得一見的頂級之作。
「今生大願展區」-此次展覽最大焦點,為全球首度曝光的兩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1996年開始的今生大願計畫至今16年頭,繼2006年成功燒製一米琉璃千手千眼觀音,2011年開始挑戰兩米的製作。琉璃千手千眼觀音體高200㎝,全程動員100多位工作伙伴;歷經7,012個工時,使用耐火石膏材共4,350公斤,琉璃晶質料共4,000公斤,以高達5米的特製窯爐,光是作品在窯爐內的時間,就整整耗費四個月;是楊惠姍再度挑戰當今最大琉璃造像的尺寸,雖然2012年6月出爐燒製失敗,但是楊惠姍和琉璃工房永不放棄,繼續以堅強的意志力與信念,持續成就今生大願。
「相信,就一定看得見展區」每件作品皆是台灣工藝師深厚的在地情感投注。以台灣的原生物種融合創作,向國際呈現台灣風物的美好和卓越絕倫的頂級琉璃工藝技法。相信自己,相信台灣,相信你能在未來帶給台灣些什麼?那是一個多美好的想像。給自己和台灣一個讚!
「鴨子的故事」-源自楊惠姍的童年記憶,小時候楊惠姍有兩隻鴨子好朋友,她分別叫牠們「黑勞」(廣東話:黑大衣)跟「阿那」(廣東話:母的),她和哥哥想像可以跟鴨子說話、玩遊戲,想像自己可以爬上鴨子的背,飛上天空玩耍;長大以後,藝術家楊惠姍實現了童年心願,用自己的手,做了一群琉璃的黑勞和阿那,現在她擁有了很多鴨子,也想要把她的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群。
天下文化與琉璃工房紀念25周年新書鉅獻
1998年天下文化出版《今生相隨》,在琉璃工房十周年之際,述說楊惠姍、張毅與琉璃工房的故事。今年,琉璃工房25周年,與天下文化再度合作出版《琉璃中見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與《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兩本新書,做為25年里程的最佳紀錄!前者為三位重量級國際藝評家撰寫,解讀賞析楊惠姍的藝術創作,後者以琉璃工房的創辦人──張毅的角度出發,分享走入文創產業一路上的堅持與信念。
琉璃中見般若,楊惠姍的藝術創作
此書作者安德魯‧布華頓,作為重量級國際藝評家、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同時也是一名熟識楊惠姍多年的朋友,他於去年決定寫一本專書深度談論楊惠姍的創作,並邀請法國琉璃藝術家安東尼‧勒彼里耶和英國玻璃藝術研究者基思‧卡明斯於書中各寫一篇文章,將楊惠姍25年的創作精華,進行全面的深入剖析探討。
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
千度的淬煉,四分之一世紀的考驗,從膠卷鏡頭,到礦石焰火,光與熱的精粹交會,燒熔出永恆的藝術人生。琉璃工房走過25年,張毅寫下一路的轉折心境,20篇文字,蘊含著張毅與楊惠姍的堅持,凝結在琉璃中的思想與情感,更照見在探索途中的自省與謙卑。
打開當代琉璃藝術的視野 琉璃藝術專題講座
1995年琉璃工房以一民間企業的力量,舉辦第一屆台灣國際現代玻璃藝術大展,引起全台轟動,第一次引進了全球數十位玻璃藝術家多元化的創作,引爆台灣玻璃藝術收藏的風氣,並建立台灣在國際玻璃藝術的地位。
2012年,琉璃工房希望再度透過國際藝評家的分享,為台灣打開當代琉璃藝術的大門。特別邀請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Andrew Brewerton,與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Antoine Leperlier,與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四人精彩對談國際玻璃藝術創作之趨勢,並深度賞析當代的法國玻璃藝術,與楊惠姍25年來的琉璃藝術代表作品。
材質已不是當代藝術進行作品風格分類的基準,藝術家的思想與創作行為即是作品的一部分,琉璃材質的特質與可塑性,造就了玻璃藝術的多元與可能性,其製作過程所需的高度工藝技術,更成為形塑藝術家創作思維的重要語言。
主講人:
Andrew Brewerton英國普利茅斯藝術學院院長、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
Antoine Leperlier 法國百年脫蠟鑄造玻璃藝術傳人
楊惠姍 琉璃藝術家/琉璃工房創辦人
張毅 琉璃藝術家/琉璃工房創辦人
座談會資訊/免費入場:(額滿為止)
10.27(六) 2-4pm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小劇場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和平校區)
10.28(日) 2-4pm 台北─誠品信義6F視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