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瑋漢 華人世界時報 cwnkent88@gmail.com
青年壯遊 尋找在台灣的一代宗師
當一群看似平凡的老人,坐在門前閒話家常時,可否想過他們滿佈額上的皺紋,及那幾近蒼白的髮絲,盡是智慧與經驗,所刻劃的痕跡。或許他們衣著檢樸,也或許他們口中仍說著難以辨別的鄉音,但只要一談到他們用畢身心血鍛練出來的民俗技藝,他們立刻精神抖擻,在舉手投足間,盡現大師風範。
行政院青輔會第三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活動實踐青年之一的程薰緩,用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壯遊計畫,親身尋訪了平均年齡約65歲的傳統手工藝老師傅,讓她驚嘆的是,許多被社會認定,沒有「產值」的老人,才是代表台灣真正「價值」的寶藏,於是她著手規劃了「尋找國家寶藏-與老師傅們的旅程」,將行程分為第一階段3月20至4月2日的「手工藝老師 傅」之旅,並預計於4月中開始第二階段「傳統食品老師傅」之旅,來實現她的尋寶夢想。
看似平淡無奇的旅程,卻處處讓程薰緩感到驚艷,在西螺她遇見了竹籠老師傅程進昌,在北港她拜訪了不僅會拉二胡,也擅長製作二胡的老前輩吳清珍老師傅。其中最令她感到訝異的,是童玩民俗家吳三桂爺爺,他不僅會製作自轉時會如地雷嗡嗡作響的陀螺,對於童玩更有獨特的見解,吳爺爺說道:「萬法歸宗,玩童玩就可以知道一個孩子以後會變的如何,光從孩子們捲繩子的手勢,就可以知道他以後寫字漂不漂亮。」
另外,曾經學過笛子的程薰緩在林內拜訪時偶然發現,她國中時的笛子,原來是在這裡買的,於是拜訪了有四十幾年做洞簫及笛子經驗的黃朝慶師傅,嘗試笛子的鑽洞製作,並買了一隻標示著"林北卡好"的水鳥笛作為與這位全台碩果僅存的洞簫製作達人的見面紀念。
由於從小在雲林家 鄉過著三代同堂的生活,和爺爺奶奶的相處讓程薰緩對阿公阿嬤們的經驗與故事特別感興趣。程薰緩說:「不管是做二胡或是做地雷的吳爺爺,都是孩子成家立業之後,才開始做這些自己想做的事,不僅能增加與子孫的互動,還可以將小時候的回憶與他人分享,擁有豐富又愉快的老年生活。」
透過這次旅程,程薰緩以尋寶之旅的方式,親訪許多具備高超民俗技藝高齡者,不僅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也對台灣國粹有著更深的體悟與認知。其中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老前輩們的生活智慧,不僅可作為未來高齡產業的發展參考,他們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更值得整個社會學習與效法。
青年壯遊 尋找在台灣的一代宗師
當一群看似平凡的老人,坐在門前閒話家常時,可否想過他們滿佈額上的皺紋,及那幾近蒼白的髮絲,盡是智慧與經驗,所刻劃的痕跡。或許他們衣著檢樸,也或許他們口中仍說著難以辨別的鄉音,但只要一談到他們用畢身心血鍛練出來的民俗技藝,他們立刻精神抖擻,在舉手投足間,盡現大師風範。
行政院青輔會第三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活動實踐青年之一的程薰緩,用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壯遊計畫,親身尋訪了平均年齡約65歲的傳統手工藝老師傅,讓她驚嘆的是,許多被社會認定,沒有「產值」的老人,才是代表台灣真正「價值」的寶藏,於是她著手規劃了「尋找國家寶藏-與老師傅們的旅程」,將行程分為第一階段3月20至4月2日的「手工藝老師 傅」之旅,並預計於4月中開始第二階段「傳統食品老師傅」之旅,來實現她的尋寶夢想。
看似平淡無奇的旅程,卻處處讓程薰緩感到驚艷,在西螺她遇見了竹籠老師傅程進昌,在北港她拜訪了不僅會拉二胡,也擅長製作二胡的老前輩吳清珍老師傅。其中最令她感到訝異的,是童玩民俗家吳三桂爺爺,他不僅會製作自轉時會如地雷嗡嗡作響的陀螺,對於童玩更有獨特的見解,吳爺爺說道:「萬法歸宗,玩童玩就可以知道一個孩子以後會變的如何,光從孩子們捲繩子的手勢,就可以知道他以後寫字漂不漂亮。」
另外,曾經學過笛子的程薰緩在林內拜訪時偶然發現,她國中時的笛子,原來是在這裡買的,於是拜訪了有四十幾年做洞簫及笛子經驗的黃朝慶師傅,嘗試笛子的鑽洞製作,並買了一隻標示著"林北卡好"的水鳥笛作為與這位全台碩果僅存的洞簫製作達人的見面紀念。
由於從小在雲林家 鄉過著三代同堂的生活,和爺爺奶奶的相處讓程薰緩對阿公阿嬤們的經驗與故事特別感興趣。程薰緩說:「不管是做二胡或是做地雷的吳爺爺,都是孩子成家立業之後,才開始做這些自己想做的事,不僅能增加與子孫的互動,還可以將小時候的回憶與他人分享,擁有豐富又愉快的老年生活。」
透過這次旅程,程薰緩以尋寶之旅的方式,親訪許多具備高超民俗技藝高齡者,不僅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也對台灣國粹有著更深的體悟與認知。其中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老前輩們的生活智慧,不僅可作為未來高齡產業的發展參考,他們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更值得整個社會學習與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