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向大自然學設計
樸門Permaculture‧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
人人都能當綠生活設計師
「樸門永續設計」的英文「Permaculture」,是由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riculture(農業)所組成的新詞,小至如何自己生產食物、收集雨水、利用太陽能煮食物;大至如何營造自然建築、成立生態社區、組織社區貨幣系統、創辦以物易物的社區經濟制度等等都是其應用範圍。
樸門1974年於澳洲興起後就大受歡迎、席捲全世界。創始人墨立森更獲頒另類諾貝爾和平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1981)。本書作者Peter(學員口中的孟磊老師)是台灣第一位引進並實踐樸門的永續生活設計師,也是目前台灣唯一獲得樸門教師認證的講師。隨太太江慧儀定居台灣近二十年,在本書中他們將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一套向自然學習的「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不但讓人與地球和諧共處的綠生活成為可能,而且會讓生活更有活力、也更輕鬆。
不用逃離城市,也能一圓田園夢
當城市空間越來越擁擠,環境汙染問題層出不窮,許多追求田園夢想的人紛紛在各處農地「種」別墅,小村子的山邊就會長出更多水泥建築。當郊區的人越來越多,郊區又變成新城市….這種城市擴張對農村山林造成衝擊。然而有幸享受真正田園生活的人卻少之又少。作者告訴大家:在城市也能擁抱綠生活!而行動的起點就在善用居家或社區的畸零空間!
樸門農園 好輕鬆! 農園生活好辛苦嗎?一點也不!
厚土種植法:樸門農園不翻地,用瓦楞紙、稻桿或落葉層層覆蓋。這麼做增加了土壤保水力和有機質,不需常常澆水。而瓦楞紙阻擋陽光,防止土壤中的草根再次冒芽,也減少了除草的需要。而厚土營造的環境吸引許多小生物,讓土壤有機質變得更高更健康。
快樂耕耘雞:一般農園會把種菜、果樹、養雞分區進行,樸門設計原則會把互利共生的動植物放在一起,照料起來輕鬆不費力。
雞能提供蛋白質、肥料,還會幫忙除草。菜園則能提供雞吃的雜草、小蟲等食物:果樹需要肥料,但要防止果蠅孳生,雞恰好可以吃掉落的果實,正好避免果蠅。而雞群靈活的爪子還可以幫忙鬆土,是耕耘最好的幫手。
分區照顧法:樸門把依照需要照料或使用的次數規劃農園。常走的動線上規劃種植植物、一年生葉菜和放置堆肥。幾乎很少走動的地方種植果樹、芋頭等轐大需要照料的作物。平常不會去的地方,就種植偶而才會用到的植物(例如拿來當作工具或燃料的植物)好了!
樸門社區 好樂活! 有左鄰右舍和你一起過低碳綠生活!
游擊農耕,社區空地成為食物工廠:
作者帶領社區居民發揮行動力,合力攻占社區空地成為可食用植物耕地。城市中的公園、畸零地、陽台…,都可能是生產食物的綠色工廠!在城市種植食物的好處多多,包括可近距離接觸自然,治療身心靈;生產力高的農夫可彼此交換產物,強化鄰里關係;還能發揮淨化空氣、為建築物防曬和隔熱的效果!
交工經濟,社區互動宛如一家人:
樸門社區透過共同開發、照顧農園,改造社區環境建立社區居民友善合作的情感。而社區的人多才多藝,舉凡理髮、溜狗、修電腦、清洗水塔…,社區居民可以透過共乘、共廚、交工等方式彼此互助。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如何邀集社區居民將廢棄地打造成泥巴麵包窯、創辦社區貨幣等等,增加彼此的信任與溝通,也實現了經濟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