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px
seach....

藝文: 第30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公佈



行政院文建會於1月12日假文建會藝文空間舉行「第30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公佈記者會」,公佈第30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為台灣當代重要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文建會主任委員盛治仁以及本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張照堂先生皆親臨會場。

盛主委於致詞時首先恭喜張照堂先生榮獲行政院文化獎,並表示張先生長期致力於影像拍攝,攝影作品橫跨各領域,且得獎無數,帶給國人許多感動與回憶,榮獲本屆行政院文化獎乃實至名歸。本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將於1月19日(三)下午3時於台北花園大酒店舉行,將由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親自頒授文化獎章、證書及獎金予張照堂先生。除頒獎典禮外,為表彰張照堂先生的成就與貢獻,文建會將整合相關資源,利用未來一整年的時間,規劃全年度相關推廣活動,使社會大眾更深入瞭解張照堂先生影像創作的歷程與精神,以及透過其作品展現出的台灣社會的變化與多元面貌;更希望藉由與國外交流的機會,向國際展現台灣精采的文化內涵。

張照堂先生表示,行政院文化獎曾於民國76年頒給第一位攝影家得主郎靜山先生,對於23年後自己成為第二位得到行政院文化獎的攝影家,感到莫大光榮。他並提及在台灣文化界,相對其他藝術,攝影是較為不受重視的領域,如今以攝影家身分榮獲此獎,對全台灣的攝影家而言是一種啟發與鼓勵,他也感謝評審的肯定與勉勵。

張照堂先生從事影像藝術工作近半世紀,是國內把文學、劇場、詩性等概念注入攝影並賦予現代面貌的先驅攝影家,其犀利而強烈的影像風格,奠立台灣「現代攝影」的里程碑。他的作品走過五○年代戒嚴時期、六○年代現代主義前衛思潮、七○年代鄉土論戰和八○年代解嚴及社會運動,與文學、哲學、劇場、視覺及美學成熟連結,靜照與紀實影片兼具實驗性、紀錄性與內省性,作品風格獨樹一格。

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攝影家港千尋(Chihiro Minato)曾讚譽:「張照堂在單張寫實作品中,所連結的複數意涵與想像,環視國際實屬少見。」對張照堂先生而言,攝影是一種記憶與追尋的互動過程,用鏡頭記憶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剎那,追尋生命中動人的片刻。

張照堂先生每個時期創作風格的轉換,不僅展現台灣社會變遷的各種精神面貌,也忠實反映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在六○年代台灣攝影以健康及沙龍唯美為主流的時期,張照堂先生以抑鬱、苦悶、荒謬感的存在主義視覺風格,回應自己感受到的內在真實。該時期作品充滿荒誕、虛無的嘲諷風格及影像語彙,不僅反映內心世界,也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及人之處境提出觀點和省思。

七○年代起,張照堂先生從事紀實報導攝影,將鏡頭聚焦在台灣的自然環境與風土民情。於靜照攝影外,其紀錄片的紀實報導亦卓然有成。不僅為台灣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造像,也為台灣留下豐厚且獨特的人文史跡,將影像藝術提升至社會關照層次。他堅持在美麗熱鬧的事物表象下,深入台灣各角落進行深度紀實,透過鏡頭提出對生活與生命的省思。其掌鏡作品屢獲肯定,包括《王船祭典》獲金鐘獎最佳攝影剪輯(1980)、《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1980),「映像之旅」系列獲金鐘獎最佳文化節目(1981),「舞台的沉思」首集《薪傳》獲澳洲電視台優異文化節目獎(1987)等。

八○年代後期解嚴以降,過往禁忌的議題逐一浮上檯面。張照堂先生該時期除了擔任公共電視台紀錄片系列「歲月中國」編導、剪輯與攝影工作外,也陸續企劃編輯《影像的追尋》、《看見淡水河》、《女人.台北》、《看見原鄉人》、《家園重見──走過九二一影像報告》等攝影文集,特別是《台灣攝影家群象》叢書系列,使社會大眾看見台灣攝影前輩走過的足跡,為台灣攝影界留下珍貴的史料。1996年後為超級電視台監製「生命.告白」、「調查報告」、「對抗生命」系列紀錄片,為公共電視台策劃及製作「世紀的容顏」、「台灣視角」等紀錄片專題系列等,不僅開拓台灣紀錄片多面向的角度,也對台灣文化、族群、人權、民俗、生態、原住民等議題,逐一進行總體回顧。

此外,自九○年代起,張照堂先生除了靜照攝影家、劇情片攝影師、紀錄片導演、電視台監製、影展籌劃、圖書主編等多重身分外,亦開始策劃各類攝影展,並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以及持續於報章雜誌進行廣泛的生活及影像書寫。1999年獲第三屆國家文藝獎後,至今仍持續進行靜照創作、影片製作、影像論述等,並經常巡迴台灣及世界各地展出。

行政院文化獎是由我政府主辦之國家最高文化榮譽,該獎每年辦理一次,得主由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小組審查產生。該評議小組由文建會主委擔任召集人,另由行政院長聘請具聲望之學者專家擔任評議委員組成;委員任期二年。行政院文化獎的評選過程嚴謹,須經由學術或文化機構首長之推薦,及評議小組的初審、複審等程序,最後再召開全體評議委員決審會議,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投票通過後,方產生得獎人。截至本(第30)屆為止,共有64位文化工作者獲此殊榮。每一位得主都是傾其一生,在各自領域中擁有非凡成就,並對文化傳承擁有特殊貢獻之人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