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前景審慎樂觀 各區域成長步調及政策主軸紛歧
延續2010年的成長基調,花旗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世界經濟仍將維持強勁、但在各區不同幅度的成長,並調高對美國、歐元區、日本、中國等主要國家以及新興市場的成長預測。整體而言,花旗預估201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3.4%,2012年成長3.8%,雖稍弱於2010年的3.9%,但由於新興市場的成長,整體優於全球上個經濟循環,在1999~2008年間,平均每年2.9%的成長率。
展望2011年,各國的成長步調與政策也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在各界矚目的退場策略方面,在政府債務的疑慮下,各國將持續緊縮財政政策,但在貨幣政策上,先進國家則將延後寬鬆貨幣措施的退場時間,美國與歐元區都可能要等到2012年才會再升息。但其他已經開始升息的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則將持續升息或干預資本流入,緊縮市場資金以對抗通膨與資產泡沫。
花旗預測,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在2011年經濟將成長2.5%,略低於今年的2.7%,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都將攀升,政府支出與進出口成長的幅度則將下滑。由於通膨壓力不大,美國聯準會將持續寬鬆貨幣政策。早在一年前,企業的獲利能力已經能增聘雇用員工,因此,隨著企業逐漸將手中多餘的現金部位投入投資以及利率維持在低檔,失業率有可能會往下降。
今年飽受主權債務危機威脅與衝擊的歐元區,明年成長也將不若今年,從1.6%降到1.4%。花旗預測主權債務危機在2011年仍是一大挑戰,希臘、愛爾蘭與葡萄牙的政府債務可能面臨重整。另外,如果通膨和信用擴張沒有明顯上揚,很可能會到2012年才會升息。
在其他先進工業國中,由於國內失業與民間消費未見好轉,出口佔GDP比例較大的國家,將有機會因出口帶來較強的成長動力,例如英國、日本、德國、瑞士、瑞典與澳洲。
在亞洲,除了日本的微幅成長(1.4%),其他國家即使成長回歸正常,也因為民間投資與消費、以及政府基礎建設等支出持續上揚,維持強勁成長動能。未來,亞洲新興國家的成長動力仍主要依賴區域內的需求上揚,與區域內貿易互動愈多的國家受益越大。
花旗也預估,在中國與印度兩大新興國家的帶動下,亞洲將在未來十年逐漸主導全球經濟樣貌。一如花旗先前的預測,中國與印度在今年分別取代日本與西班牙,成為全球第二、第十大經濟體。花旗認為,在2020~2025年間,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國,印度則可能在2015年超越英、法兩國。也因此,十年後,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將有五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與南韓)來自新興市場,而且前四大經濟國中有三個國家來自亞洲,分別是中國、日本與印度。
在2011年,亞洲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國際熱錢持續流入,帶來緊縮貨幣政策以及資本管制的壓力。鄭貞茂分析,國際熱錢流入有結構性的原因,包括歐美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提供流動性,以及亞洲國家經濟前景看好,成長穩定,政府的干預措施只能在短期發揮效果,無法阻擋資金流入與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因此,也會出現更多國家致力打擊資產通膨,尤其是在中國、新加坡、香港、甚至馬來西亞。
在中國,花旗預估成長率將由今年的10%降溫到明年的9.2%。中國經濟已經連續二十年成長超過8%,明年的重點在於協助經濟進行轉型,平衡質與量的成長,包括提升家計收入、加速城市化、解禁服務業相關規範、以及物價調控,也因此將進行產業的整合,提高對消費產業的投資與升級。
如果中國成長明顯趨緩,則會衝擊與中國往來互動較深的國家,尤其是新加坡、香港、台灣、韓國、馬來西亞與泰國。
對台灣而言,民間消費與投資等內需因素將是明年重要的成長因素,出口則將趨緩。鄭貞茂除了調高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到10%,也預測明年上半年景氣趨緩,下半年動能增強,全年回歸正常步調4.2%,後年則將延續成長力道,攀升至5%。
由於跟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物價尚屬穩定,花旗認為2011年央行的貨幣緊縮政策將趨緩,隨著經濟情勢增溫,在2012年再加快腳步。另外,央行也會持續關注資產價格以及熱錢問題,並祭出適當調控政策。財政政策的走勢,則需視幾項與預算及賦稅有關的改革而定。
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展望也和亞洲一樣亮眼。同樣具有政府財政較穩健以及民間儲蓄足以供給投資動能等優勢,這些國家將繼續受到國際資金的青睞,政府的煩惱不在如何締造高成長,而是如何透過緊縮貨幣政策以及資本管制干預,預防通膨以及熱錢後遺症。例如巴西,就已經在2010年多次大幅升息,並且在年底前提高各種存款準備率,幅度高達二~五成,以遏制資產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