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px
seach....

蘇世雄獲「2010國家工藝成就獎」

101100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眾所矚目的「2010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正式接曉!在文建會藝文空間舉行得獎者公佈記者會,文建會副主任委員洪慶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林正儀、評審委員會代表蕭瓊瑞等貴賓皆親蒞臨現場,接曉今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蘇世雄先生。

文建會副主任委員洪慶峰致詞時表示,工藝是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六大旗艦計畫中由文建會主導的重要文創產業,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也將持續投入相關資源,推動工藝產業的發展。傳統工藝的推廣,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及其作者,「國家工藝成就獎」的頒發即是表彰對於工藝產業有特殊貢獻者,特別頒授國家榮銜,嘉許其對於「台灣工藝」的奉獻。

「國家工藝成就獎」旨在表揚終身堅持以「工藝」為志業者,包括長期從事工藝創作,技藝精湛或對於工藝材質、技法有深入研究,並致力於傳承工藝技法、培育工藝人才等,對於工藝產業有特殊貢獻者,頒授「國家工藝成就獎」之國家榮銜,嘉許其對於「台灣工藝」的奉獻,給予肯定與尊崇。

今年為第四屆辦理,共計34位資深工藝從事者經推薦或自薦參選,評選過程包括初審及決審。初審為入圍審查,決審則是就入圍名單,經由審查委員更嚴謹的審查送審資料及熱烈討論之後,達成一致共識,順利選出今年度的獲獎者-蘇世雄先生,可獲得新台幣60萬元獎金。

101100現年75歲的蘇世雄先生,從事陶瓷工藝創作已逾30年,在陶瓷技法的最大貢獻是首創「雕釉」技法,這種「雕釉」的技法,極具挑戰性,首先要以手拉坯成型,經800℃的素燒後,以自行調配的釉藥,依圖案設計之色彩,層層上釉,然後再依事先設計的表面圖案,以各式工具磨出需要的色層與形式;再重新入窯,因釉藥多達六、七層次,往往要燒1230℃約15小時以上,工序繁複,技術困難。

中國宋代原有「搔刻」的陶作技法,皆屬單層單色的技術;而蘇蘇世雄先生的「釉雕」,則是在傳統技法基礎上,往前跨進一大步,多層多色,且充滿個人高度表現的豐美創意,經常是在看似傳統的器形上,賦以極具現代感的視覺美感;時而瑰麗、時而典雅,時而神秘、時而剔透,變化多樣而富於質感,實為台灣陶瓷工藝的一大創舉。

蘇老師早年以「台南一中」高材生投考當時台灣唯一的藝術學府──台灣師大藝術系。在眾人認為「沒有出路」的藝術領域,辛勤耕耘半個多世紀;又選擇被當時藝術界認為是「老古董」、「工匠技術」、「缺乏創意」的陶瓷藝術,深入探討,堅持突破,終至有成。其作品既傳承古典中國繁複細緻的圖案傳統,又融入台灣四季多變、花卉王國的優美色彩;既有傳統工藝講求工法的高難度技術,又有現代藝術表達個人感受、環境優美的自由思維。成功結合「工藝」與「藝術」的雙重表現,實屬不易。

除個人的創作成就外,蘇老師長期在大專院校的陶瓷教育推廣工作,培育人才逾30年;先後任教於台南家專(今台南科大)、成功大學、樹德科大、高雄師大、南華大學等校,並擔任台灣陶藝學會多屆常務理事、監事,以及各級工藝獎評審,貢獻良多。因此,經評審一致決議:頒給蘇老師「2010年國家工藝成就獎」之榮譽,確實是實至名歸。

「2010國家工藝成就獎」頒獎典禮將於12月11日(星期六)下午2點30分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草屯本部工藝資訊館四樓國際會議廳(地址: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3號)舉行頒獎典禮,典禮中將邀請過去三屆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人與最新出爐之工藝大師齊聚一堂,共同編織台灣工藝的傳承與延續。現場將同時展示得獎者作品,讓您近距離一睹台灣頂級工藝的風采。
 
Back to top!